這是一個非常讓人難堪的數字,完全暴露了鋼鐸王朝的致命弱點。
雖然這十三萬大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可也無法一邊圍剿入侵的日耳曼大軍,一邊還能應對大夏軍的入侵。
一場大風暴,正向鋼鐸王朝席捲而來。
國土面積小,戰略縱深基本沒有,人口凋零,孤懸海外……
在這個技術無門檻的遊戲世界,鋼鐸王朝別說複制歷史上大英帝國的輝煌,能否守住老本,都還得看別人眼色行事。
不然的話,威廉也不會砸鍋賣鐵,咬牙支援組織進攻日耳曼王朝了。
只有確保歐洲的安寧,才能有鋼鐸王朝的安全。
可惜,兵少體弱的鋼鐸王朝,根本無法左右歐洲戰局,只能隨風搖擺。
威廉現在怕還不知道,他那留在歐洲戰場的十二萬大軍,早已經被亨利悄悄獻給了日耳曼王朝,作為日後進身之禮。
悲哀!
在黑蛇衛的偵查下,鋼鐸王朝的軟肋自然毫無保留地暴露在歐陽朔面前,這才有了“鍛鋼計劃”的誕生。
鋼鐸王朝,正是大夏影響歐洲大陸的一個最佳踏板。
如果能夠攻佔鋼鐸王朝,對大夏的意義,絕不僅在於多了一塊海外領土,而是有著更大的戰略意義。
其一,以鋼鐸王朝為踏板,大夏可控制英吉利海峽,進而控制北海。
如此一來,歐洲諸王朝的出海口基本被大夏控制,他們賴以生存的大西洋貿易,將被大夏死死鎖住,毫無動彈的餘地。
就連大西洋對面的道森皇朝,也得看大夏臉色行事。
大西洋的貿易規則,將由此而被改寫,納入大夏的行事準則上來。
其二,鋼鐸王朝可隨時威脅歐洲大陸。
五大洲中,大夏對歐洲大陸的影響力是最弱的。有了鋼鐸王朝,正好補上這一短板,觸角伸進五大洲,全球一盤棋。
這樣的誘惑,歐陽朔無法拒絕。
“鍛鋼計劃”的實施,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不能引起歐洲諸王朝的反彈。
如果歐洲諸王朝,一同反對大夏對鋼鐸王朝的入侵,那麼以幽靈軍的實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攻克鋼鐸王朝的。
就算沒有日耳曼王朝的參與,如果歐洲白銀之手五大王朝還處在鼎盛時期,大夏也不敢進攻鋼鐸王朝。
那是會犯眾怒的。
眼下,西班牙王朝覆滅,高盧王朝叛離,正是白銀之手在歐洲大陸最虛弱的時候,大夏這才有機會發出致命一擊。
再晚一點也不行。
如果讓日耳曼王朝消化了高盧王朝,再對羅曼諾夫王朝發起反擊,實力大增之後的日耳曼王朝,會允許大夏攻佔鋼鐸嗎?
怕是鋼鐸王朝,早已被曼施泰因視為囊中之物。
正是如此,歐陽朔才會黑蛇衛的情報工作大加贊賞,正是這一關鍵情報,讓大夏選在一個最合適的時機,發出最致命的一擊。
鋼鐸之戰的勝利,情報要佔首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