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問題就是,大夏比孔雀王朝先行一步,在孔雀王朝派出使節團的前半個月,大夏使節團就已悄悄抵達德裡城。
時至今日,大夏對外交手段的運用早已如火純情,全球王朝無法出其右。
大夏使節團帶來善意,揚言要跟阿育王朝合作,一舉攻滅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這提議,正合阿育王的心思。
以阿育王朝現在的實力,對抗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的聯合,尚能勉強支撐,但要真正殲滅兩大王朝,還力有不足。
如果大夏願意出面,那自然是一戰而定。
於是,雙方很愉快地簽訂盟約,大夏甚至派出鴻臚寺卿張儀,親自出席盟約簽訂儀式,以示對阿育王朝的尊重。
這當然讓阿育王很滿意。
雙方的合作,甚至有向“蜜月期”發展的趨勢。
所以,當孔雀王朝的使節團抵達德裡城時,雖然使花招,卻毫無意外地吃了一個閉門羹。
別說見阿育王,連一位重臣的面都沒見到。
這就尷尬了!
使節團抱著極大的期望而來,卻只能灰溜溜地趕回去複命。
一場鬧劇,還沒開始,就無疾而終。
不僅如此,就在孔雀王朝使節團抵達德裡城的當天,阿育王朝大軍在前線加強了進攻,不留任何情面。
孔雀王朝在前線撤走十五萬大軍,可不就給了阿育王朝以機會。
大夏出重兵攻打孔雀王朝,正印證了半個月前的承諾,阿育王又豈會跟孔雀王朝和談,僅僅滿足於收複失地。
阿育王要的,是大半個天竺。
為了迷惑阿育王,大夏在盟約中甚至言明,將來分割天竺時,大夏只要笈多王朝的地盤,將孔雀王朝這口肥肉,讓給阿育王朝。
“大夏佔領天竺,只為控制印度洋。”使者信誓旦旦地說道。
阿育王雖然將信將疑,聽到這分割方案,還是非常振奮的,如果能佔領孔雀王朝全部領土,阿育王朝不僅能恢複元氣,還能更上一層樓。
……
得到訊息的孔雀王,失望透頂。
面對阿育王朝跟大夏的左右夾擊,孔雀王朝根本頂不住,只能寄希望於盟友笈多王朝的援助。
可惜,大夏早就算到這一點。
七月十五日,大夏南路軍在印度洋艦隊的護衛下,在笈多王朝東部海岸登陸,讓笈多王朝根本無暇他顧。
跟孔雀王朝一樣,一年半的大戰,讓笈多王朝軍隊損失慘重,兵力銳減至不到七十萬,其中的一大半被派往前線。
因為在笈多王看來,大夏不太可能覬覦位於丘陵地帶的笈多王朝。
就算要打,那也是先打孔雀王朝。
事實證明,笈多王的判斷並沒錯,孔雀王朝確實是優先遭到進攻。
問題是,大夏的胃口奇大,瞄準的是整個天竺區,笈多王朝自然無法倖免。大夏南路軍的出征,徹底斷了笈多王增援孔雀王朝的心思。
一時間,天竺區格局迎來新變化,由此前阿育王朝1v2,漸漸演變成一場2v2的史詩大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