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非常聰明的選擇,卻是對高盧王朝非常不友善的選擇,難怪讓亨利陷入尷尬境地,甚至在心底隱隱有些發怒。
西班牙之戰對高盧王朝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還真不好評估。
一方面,高盧王朝獲得一批三十萬的精銳部隊,王朝軍力得到顯著提升;尤其是對卡西利亞斯的認慫,說實話,亨利還是有些暗爽的。
另一方面,高盧王朝卻必須直面日耳曼王朝的威脅,熊熊燃燒的歐洲戰火很快就會從日耳曼王朝,燃燒到高盧王朝境內。
這就叫福禍相依。
最關鍵的是,隨著三十萬西班牙大軍的歸附,高盧王朝的後勤弱點再次被放大,如果戰火燒到本土,必將雪上加霜。
而這,正是日耳曼王朝的底氣所在。
也就難怪亨利會苦悶不已了,他對白銀之手,真的是越發失望。
……
羅曼諾夫王朝,聖彼得堡。
對日耳曼王朝戰略的調整,亨利苦悶,卻有人心中竊喜。
此人正是羅曼諾夫王朝的國王普希金。
日耳曼王朝收縮東線防禦,給了羅曼諾夫王朝西進的機會,這非常符合普希金為王朝制定的戰略。
從地理上看,俄國是一個難以自我防衛的國家。
大部分國家的核心區,都有一定的地理屏障以建立防禦線,而俄國的核心區從中世紀的莫斯科大公國延續至今,周圍並沒有山川、海洋等為其提供保護,其防禦更多不是靠地形上的障礙,而是靠惡劣的氣候,耗盡敵人的力量。
這種對自身損失極大的防禦方式,使俄國在一次次的外敵入侵中痛苦掙紮,比如來自歐亞大草原的蒙古騎兵,以及來自波德平原的條頓騎士團、拿破侖、德意志第一帝國以及納粹帝國。
對蒙古騎兵的驅逐,助推俄國的形成;而對歐洲的防禦,則一次次以慘勝而告終。
因此,為了彌補自身防禦上的弱點,對俄國來說,擴張就是最好的防禦,要一直擴張到山腳下與海岸邊。
對遊戲世界的羅曼諾夫王朝而言,盡量向西擴張,是王朝始終秉持的國策。這樣的擴張是沒有盡頭的,控制日耳曼王朝是最好的結果。
因為波德平原是西窄東寬的,越想西則防衛線路越短。
日耳曼王朝為了打通跟西班牙地區的聯系,收縮東線防禦,正好給了羅曼諾夫王朝大舉進攻波德平原的機會。
國王普希金,是個很有魄力的帝王。
就在得知日耳曼王朝戰略調整的當天,普希金就召開禦前會議,確定了傾國一戰,集中王朝有生力量,進擊波德平原的戰略。
此前一直半睡半醒的羅曼諾夫王朝,猶如一頭北方巨獸,突然蘇醒過來,翻了一個身,開始施展出一身本領,為王朝奠定不世之基。
更妙的是,日耳曼王朝的這一戰略,跟盟軍的戰略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能夠獲得盟友的支援,簡直不要太舒服。
為了爭取組織的援助,普希金也是能“狡猾”一次的,他在白銀之手舉行內部會議時,先是裝作不情願,在獲得足夠的許諾之後,才裝作無奈地接受。
實際上,普希金早在心中竊喜。
……
六月二十五日。
就在羅曼諾夫王朝對歐洲戰場加碼時,有一個家夥卻顯得很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