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協助湛藍徽章攻打西班牙王朝,大夏還派出代表團,前往印第安帝國,洽商大夏幣在印第安帝國流通一事。
拉攏印第安帝國,也是歐陽朔計劃中的重要一環。
繼全球大亂戰之後,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正在全球範圍內悄然上演,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比全球大亂戰還要兇險。
大夏輸不起!
……
西班牙戰場的劇變,很快傳導至歐洲戰場。
在此之前,在盟軍眼中,埃及大軍不過是纖芥之疾,有西班牙王朝擋著,並不會對歐洲戰場造成什麼沖擊。
唯一讓盟軍不爽的,估計就是西班牙王朝的突然撤軍。
因為這股怨氣,在馬德裡城被埃及大軍攻克之後,說實話,一些盟軍將士還有些幸災樂禍。
他們又哪裡知道,情況會這般急轉直下。
對盟軍而言,西班牙王朝就是攔截湛藍徽章的一道防火牆,現在防火牆即將失效,湛藍徽章的勢力即將正面滲透進歐洲戰場。
這讓盟軍很著急。
問題是,著急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日耳曼民族的強悍與堅韌,超乎盟軍想象,在這樣的猛攻之下,近乎全民皆兵,壓榨除王朝的最後一絲戰爭潛力。
對一個沒有退路的民族而言,這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
日耳曼王朝的難啃,還在白銀之手跟湛藍徽章兩大陣營之間的觀念對抗,因為理念不同,雙方很難互相屈服。
如果進攻者是大夏,或許日耳曼王朝抵抗意志還沒這麼強烈。
世事就是這般奇妙。
在西班牙戰場出現轉機之後,日耳曼王朝表現的越發頑強,有時甚至主動發起進攻,目的不言而喻,就是阻止盟軍救援西班牙。
事實上,盟軍並沒這樣的打算。
在盟軍看來,與其救援已經十去其九的西班牙王朝,不如在高盧王朝設防,阻止敵軍的繼續北上。
再者,盟軍還有一個陰暗心理。
他們希望,西班牙大軍最終撐不住的時候,能夠主動棄守託爾託薩城,進入高盧王朝境內避難。
那樣一來,殘存的西班牙大軍沒了王朝為依仗,只能乖乖加入盟軍。
這對盟軍而言,才是最好的結果。
為此,無論是歐洲諸王朝,還是白銀之手,都開始頻頻跟卡西利亞斯接觸,旁敲側擊地鼓動卡西利亞斯,盡早棄守託爾託薩城,以儲存實力為上。
畢竟戰爭打到現在,西班牙王朝還有三十餘萬精銳部隊。
這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為此,白銀之手或是威脅,或是利誘,顯得很急迫。
這一次,卡西利亞斯既沒直截了當地拒絕,也沒有發怒,顯得很平靜。事實已經擺在眼前,在盟軍不出手的情況下,西班牙王朝是絕對保不住的。
與其苦苦掙紮,不如留一條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