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唐三國接連歸附,帶來大量人口跟文臣武將,為朝廷支援非洲大開發,奠定了人力基礎。
將非洲人事任免拖延至今,也是基於這樣的考量。
日前,朝廷決定,從邯鄲城、襄陽、鹹陽以及長安四城,合計遷一千萬百姓至非洲都護府,帶去華夏最先進的農耕技術,全力開發非洲大陸。
與此同時,朝廷還鼓勵異人到非洲定居。
為此,非洲都護府會同朝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比如免除一年農業稅,免費資助耕牛、農具等等。
目的,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在非洲掀起一波建設高潮。
除了經濟建設跟農林畜牧開發,歐陽朔還非常注重華夏文明的傳播問題,責成科教文衛署跟非洲都護府,在非洲當地興辦學堂。
凡非洲都護府轄區,官方語言一律統一為漢語。
歐陽朔希望能用兩到三年的時間,讓非洲三分之一以上的百姓,九成以上的適齡上學孩童,都學會漢語,書寫漢字。
讓華夏文明,在非洲大陸落地生根。
這絕非異想天開。
在南疆都護府轄區,此項工作早已推行下去,或許是東南亞本就跟華夏文明頗有淵源的緣故,學漢語,寫漢字,已經成了當地潮流。
官辦學堂一律採用漢字,傳授百家經典。
在當地推行華夏文明的同時,華夏文明也以其“相容幷蓄,海納百川”的特點,吸收本土文明之精華,化作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文明的碰撞與融合,讓華夏文明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華夏文明,正式登上世界大舞臺。
為了支援非洲大開發,在歐陽朔的授意下,朝廷直接給非洲都護府撥付三千萬金幣的專項資金。
這在以前,可是從未有過之事。
三千萬資金,不是直接撥付給非洲都護府,而是藉助大夏商業銀行跟大夏農業銀行之手,流入非洲大陸。
僅憑這一筆資金,就能讓兩大銀行在非洲站穩腳跟。
被攻滅九國的金融機構,也將被兩大銀行收購,按照統一標準整頓之後,再重新對外開放,啟用非洲的金融市場。
如此一來,兩大銀行就可吸收非洲本土百姓手裡的閑散資金,用於支撐起非洲大開放的第二,甚至是第三階段,形成良性迴圈。
偌大的非洲大陸,三千萬資金可也扛不住。
……
非洲大開發期間,非洲戰區在樞密院的監督下,也在做一些調整。
半年時間攻克九國,實在是了不起的戰績,非洲戰區四大集團軍在白起的親自調教下,赫然銳變成一群血性十足的惡狼,馳騁非洲大陸。
白起的殺神之名,在非洲大陸聲名鵲起,讓人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