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大喜,兜兜轉轉為的不就是這句話嘛。
……
異人軍團降臨之地,原本只是臨安城西的一處小型軍營,系南宋禁軍駐地之一,經蓋亞處理,成了一座可容納四五十萬大軍的超級軍營。
安置好部隊,歐陽朔帶著親衛隊,在軍營一名南宋兵士的帶領下,前往皇宮,覲見南宋皇帝。
歷史上坐鎮臨安的是宋帝趙顯,可歐陽朔一打聽,才知道蓋亞是整個將歷史推倒從來,跟真實的歷史早就南轅北轍。
如今坐鎮臨安的,正是在崖山之戰中,被宰相陸秀夫揹著跳海的南宋末代皇帝,年僅八歲的趙昺。
輔佐趙昺的,則是赫赫有名的“宋末三傑”,陸秀夫,張世傑以及文天祥。除此之外,臨安城中還駐紮著十萬宋軍,也是南宋最後一支軍事力量。
這麼一看,守城似乎不是什麼難事。
可歐陽朔一點都不敢掉以輕心,既然守城者變了,那麼攻城部隊定然也是不同的,蓋亞沒可能讓他們輕松完成任務。
皇宮,勤政殿。
“異人豈曰無衣,拜見陛下!”
在一名宦官帶領下,歐陽朔終於見到了趙昺,年僅八歲的小皇帝努力擺出一副“威嚴”形態,眼中卻不自覺地流露出怯意跟不安。
尤其是歐陽朔這位真正的帝王面前,趙昺更是有些不知所措。
顯然,想憑這位小皇帝拿主意是不可能的,眼下的臨安城中,真正當家做主的還是宋末三傑。
三傑當中,陸秀夫是文官,張世傑跟文天祥是武將。歷史上的崖山之戰,三人的際遇也各有不同。
陸秀夫自不用說,崖山戰敗,在將妻子兒女趕下海去之後,揹著小皇帝赴海而死,年僅四十四歲。
崖山之戰,南宋擎天將領張世傑在最後時刻,抱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心思,率部殺出重圍,途中遇到風暴,不幸在一場大風雨中溺卒而亡。
最悲痛的當屬文天祥。
崖山之戰開始前,文天祥就兵敗被俘,被蒙軍將領張弘範押送至崖山,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
在蒙古戰船上,文天祥看到宋軍被元軍打敗的慘景,心中猶如刀割,深恨豎子大不爭氣,致有此敗,造成行朝覆滅。
就是在那時,文天祥寫下著名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之戰結束之後,文天祥被押送至燕京,忽必烈多次勸降未果,最終慷慨就義,年僅四十七歲。
文天祥在衣帶中留下這麼一段遺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望著朝堂下站著的宋末三傑,歐陽朔滿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