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天闕的死,給本就不平靜的安南投下又一枚重磅炸彈,也給正在抵禦外敵的海防城蒙上一層陰影。
大夏崖山艦隊已經抵達附近海域,不知海防城還能抵禦幾天。
對阮天闕的死,安南玩家心情複雜,只是人死如燈滅,責怪的話再卻是也說不出口,只剩下兔死狐悲的悽涼。
安南這艘巨輪連連遭遇重創,已是千瘡百孔,眼看就要漸漸沉入海底。
更可笑的是,阮天闕以死謝罪,一下讓安南再無盟友支援,某種意義上而言,反倒是加速了安南的滅亡。
或許,在決意一死的那一刻,阮天闕已經不在意了吧。
……
阮天闕死了,國戰還得繼續。
安南三路大軍接到回師王城的訊息,立即就停止攻擊,暫且退回營地,準備連夜撤軍。
問題是,大夏能允許他們撤離嗎?
以北方戰場為例,早在兩天前,史萬歲就收到訊息,知道第二批遠徵軍已經在西北集結。眼見敵軍要撤,史萬歲豈能放過。
安南大軍如果撤離,史萬歲必定率部跟在後面,一步步蠶食對方。如此一來,安南大軍的處境就非常尷尬了。
倘若執意撤退,不僅有被敵軍追擊的風險,即便順利回到河內,大夏軍自然也能隨行而至。
等到那時,別說進城,怕是要被大夏兩路大軍夾擊,直接葬送在城外。
撤軍似乎成了一種奢望。
“怎麼辦?”
三路大軍統帥面臨這個難題,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北路軍跟東路軍因為距離河內較近,還是準備遵從王命,不管怎樣,先回到王城再說。
南路軍剛跟大夏交手一天,因為路途遙遠,一咬牙,不退反進,準備跟大夏南路軍決一死戰。
五月四日,白起統領二十八萬先鋒部隊抵達河內近郊,開始安營紮寨。當天下午,大軍就對河內發起試探性進攻。
河內駐紮著二十萬禁軍以及十萬戰鬥職業玩家,再加上兩百餘萬生活職業玩家,七百餘萬王城百姓,尚有抵抗之力。
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堅持到三路大軍回援。
當天傍晚,五十六萬遠徵軍悉數抵達河內,按照白起的佈置,將河內圍的水洩不通,大戰一觸即發。
次日一早,大夏軍就行動起來。
白起的策略很簡單,雖然圍住四個面,卻只準備強攻一面,“只要破開一道城門,讓騎兵進城,破掉河內城池石碑,這場大戰我們就贏了!”
具體的攻擊目標,白起選擇了東面。
將東郊一座山坡選定為指揮部,白起望著不遠處的巍巍王城,說道:“誰願主動請纓,擔當先鋒,攻破東門?”
“大帥,末將願往!”
白起話音剛落,就有將領請戰,卻是飛熊軍第一軍團的軍團長陳湯。
陳湯是隨江川行省一同併入大夏的,屬於“半個降將”,因而尚未真正融入大夏軍圈子當中,迫切希望在戰場上證明自己。
白起見了,點頭說道:“好,算將軍一個!”
此番強攻,白起準備派遣兩個軍團上陣,最好是以步兵為主的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