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剛開始時,封常清已經在長安跟洛陽徵過一次兵,徵召的市井子弟大都葬送在潼關一役,因此第二次徵兵是難上加難。
歐陽朔將徵兵目標瞄準了達官貴人的護院以及將軍門第豢養的私兵,這些人的戰鬥力可比市井子弟強了不止一籌。
當初封常清不敢動這些人,是不敢得罪這些達官顯貴。
歐陽朔卻無此顧慮,哪怕他現在將長安捅出一個大窟窿,也絲毫影響不到主位面,戰役結束,拍拍屁股走人就是。
這一下,長安立即雞飛狗跳。
歐陽朔不是粗魯之人,自然懂得先禮後兵的道理,他先是以兵馬大元帥的名義向各家發起公文,請他們自願獻出護院與私兵,共擊強敵。
時間限定為一天。
一天之後,山蠻戰士將挨家挨戶盤查,但凡發現有藏私者,對不起,輕者加徵“戰爭稅”,重者抄家滅族。
該心狠手辣時,歐陽朔是一點都不會心慈手軟。
偌大的長安城,藏龍臥虎,真要將這些護院與私兵聚攏到一起,怕是不下五六萬人,配齊裝備,稍加訓練,就是一支合格的部隊。
長安城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兵器鎧甲,各大武庫之中,堆積如山的長弓、唐刀、長槍、長矛以及各類鎧甲一度亮瞎了歐陽朔的雙眼。
不愧是開元盛世,真是富的流油。
如此資源怎能浪費?
歐陽朔再生一計,告示全城青壯年,只要參軍,立即賞錢五貫,相當於五十石大米,抵得上一位四品大員的月俸。
殺敵建功的,還另有獎賞。
反正花的是大唐國庫的錢,歐陽朔一點都不心疼。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如此豐厚的賞賜,又值此亂世,僅僅一天就有兩萬青壯年報名。
歐陽朔自然不指望這些新兵上陣殺敵,將他們召集起來,稍加訓練,用來搬運守城物資、救治傷員、打掃戰場等雜事還是能做的。
除了徵兵,還有一事讓歐陽朔頗為上心,就是加固城防。
大唐承平太久,城牆雖然大抵完好無缺,但是儲存的守城物資就大大不如預期,必須在短時間內補齊。
就算依歐陽朔之計,到時在城牆上也有一番惡戰。
幹這活自然就要動員城中百姓了,不管男女老幼,但凡使得上力氣的,統統都要服役,協助大軍鞏固城防。
為了不激起民怨,歐陽朔大筆一揮,朝廷管飯,頓頓有肉。
不獨是新增守城物資,歐陽朔還準備在城外開挖壕溝,這才是最大的一項工程。時間緊,任務重,歐陽朔沒辦法,只能用人海堆了。
除了徵召長安百姓,歐陽朔還派出騎兵,到周圍村落去徵調勞役。
可以說,能調動的資源,歐陽朔基本上都調動起來,表面上看,是真的準備在長安城跟叛軍決一死戰了。
忙碌中,長安城也在發生一些不為人察覺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