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城頭。
王猛對聯軍的一番調整,悉數看在白起眼中。
這點伎倆如何難得住白起,當即發號施令:“趙破奴!”
“末將在!”
“即刻收攏一支可戰之兵,在南城門附近集結,等候軍令!”
“諾!”
趙破奴領命而去。
一番大戰下來,龍驤軍也折損六千餘人,好在敵軍已經全面停止攻城,除了留下一部鎮守南城牆,剩下的部隊均被趙破奴收攏,足足有三萬餘人。
白起接著傳令:“擂鼓!”
“諾!”
“咚!咚咚!”
這是永仁城頭第一次響起戰鼓聲,卻不是為守軍將士準備的,急促有力的戰鼓聲傳到城外,傳入正在殺敵的禁衛軍將士耳中。
還在廝殺的禁衛軍聽到戰鼓聲,精神一振,尤其是惡來會同幾位師團長更是心中一喜,紛紛傳令副將:“時刻注意城頭旗幟。”
“諾!”
原來白起跟惡來早有交待,在大軍陷入僵持時,白起會親自在城頭,居高臨下,用旗幟來指揮城外禁衛軍。
禁衛軍在混亂的戰場廝殺,視線未免受阻,即便以禁衛軍之紀律,也可能出現掉隊或者行軍路線錯誤。
一個不慎,甚至可能中了聯軍的伏擊。
有白起這一招,就什麼問題都沒了。
白起居高臨下,整個戰場一覽無遺,兼且白起又有高超的指揮排程水平,能根據戰場變化,靈活指揮軍隊攻擊哪個點,避開那個點。
說白了,白起就是禁衛軍的眼睛跟大腦。
有了白起的指揮,城外禁衛軍只管按照軍令行軍殺敵即可,其餘什麼也不用管,這正和禁衛軍心思。
如此兩相配合,事半功倍矣。
果不其然,在白起的排程下,王猛費心設定的防禦軍陣被禁衛軍輕松繞開,直接殺入聯軍後方,讓剛剛平息下來的聯軍再次陣腳大亂。
潰敗的聯軍本就是一群驚弓之鳥,倘若有盟軍擋著,給他們時間恢複,尚可一戰,可剛喘口氣,那群殺神又殺將而至,如何不膽戰心驚。
謠言開始在軍中蔓延看來。
最開始還是什麼“大夏軍自北方偷襲,兵力十萬”,慢慢演變成“大夏軍設下圈套,總兵力達三十萬”。
偏偏,將士們對此還深信不疑。
否則的話,敵軍又怎麼會將他們打的如此狼狽不堪呢?
“再沒有比這個更準確的訊息了。”將士們一邊逃,一邊信誓旦旦地說道。惟其如此,他們才能逃的心安理得。
至於那一萬執法隊,在洶湧沸騰的軍陣中,已是無法穩住大局,甚至自身難保,因為殺神白起已經注意到他們了!
面無表情的白起就像一位高明的外科醫生,禁衛軍就是白起手中的手術刀,對聯軍進行精準切割與分解。
打掉哪支部隊,能肢解敵軍防線;打掉哪塊堡壘,能撕開敵軍缺口;攻擊哪個位置,能給聯軍造成最大殺傷。
對此,白起是一清二楚,神目如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