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常年在邊境作戰,對這一點並不介意,抱拳說道:“末將願往!”
歐陽朔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那好,老將軍且在王城休整一番,馬騰、馬超以及馬休等禁衛軍將領也已回京,正好團聚,等待樞密院的正式調令。”
“諾!”
馬援得令,告辭離去,他也想見一見馬超等人。
……
送走老將馬援,歐陽朔接見的最後一位歷史人物也是一位老者。老者不是別人,正是赫赫有名的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郡涅陽縣人。
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未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蕩的時代。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
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族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於傷寒者竟佔十分之七。
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因而痛下決心,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一定要制服傷寒症這個瘟神。
建安年間,張仲景行醫遊歷各地,親眼目睹了各種疫病流行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後果,也藉此將多年對傷寒症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豐富經驗,充實和提高了理性認識。
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張仲景終於寫成了一部名為《傷寒雜病論》的不朽之作。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又一部最有影響的光輝醫學典籍。
張仲景願意來大夏王朝出仕,固然跟大夏王朝聲名遠播有關,更重要的還是大夏王朝正在全力推行的基礎醫療改革,吸引了這位醫聖的注意。
張仲景醉心醫學,對官場並不留戀。因為出身世家,張仲景承襲家門,在漢靈帝時被州郡舉為孝廉,建安年間更是被朝廷指派為長沙郡太守。
即便如此,張仲景依然不忘行醫。在古代,官員是不能隨便進入民宅,接近百姓的。可是不接觸百姓,就不能為百姓治病,醫術也就不能長進。
於是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的百姓進來,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個地仔細為群眾診治。
“坐堂醫生”一說,便是源自醫聖張仲景的這一傳奇經歷。
【姓名】:張仲景聖級)
【封號】:醫聖
【朝代】:東漢
【身份】:大夏王朝醫官
【職業】:特級大夫
【忠誠】:70點
【根骨】:20【悟性】:22【魅力】:12【福源】:18
【特長】:醫聖提升王朝百姓身體素質15,降低王朝百姓患病機率15,提升王朝醫學研發機率15,提升王朝大夫技能熟練度25)
【典籍】:《傷寒雜病論》
【評價】:張仲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醫學家之一,創作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確立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中醫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