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那一場祥瑞,已經被說書人、戲子等各色人物搬上舞臺,大肆宣傳主君的帝王之相,進一步掃清領地建國的障礙,做好輿論導向。
就連各大媒體,都對此事進行了詳細報道。
帝塵等人見了,心中一驚。他們意識到,歐陽朔這是在造勢,目的就是要在整個荒野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氣勢,以此立國立威。
雖如此,他們卻無力阻止,真真是心中苦澀。
受此影響,願意定居山海城的能人異士是越來越多,這便是大勢了。
誰也無力阻擋。
初二開始,歐陽朔自是隨大流,帶著冰兒、宋佳,出現在各大廟會現場,引起一陣陣轟動。每次出行都是神武衛開道,全程戒嚴,說不盡的威嚴。
期間小姨帶著謝思韻來過一次,算是吃一次團圓飯。
喧囂中,蓋亞四年的春節就這樣悄然走到尾聲,眼瞅又是新的一年。
……
蓋亞四年二月三日,正月初五。
假期結束的第一天,歐陽朔召開開年第一次大朝會。
朝會之上,蕭何、衛鞅、範蠡以及杜如晦四人聯名上奏,提議將立國之事正式提上議程,作為領地開年的頭等大事來辦。
歐陽朔這次沒有推辭,當場同意。
山海城要立國,決不是一件簡單之事,除了要將山海城晉升為都城這一硬性條件之外,還有其他大事需要配合進行。
首要一條,就是確立國號。
國號一事非同小可,事關整個領地氣運,國家根基。
萬物都有一個過程,白手起家,篳路藍縷,根基就不穩,就很難獲得氣運。就像現在的山海城,“山海”之名只是一個雜名,不見於史實。因此即便山海城的領地特性如何逆天,也難以吸引到真正的大才,心甘情願地效命。
這便是根基不穩了。
歷史上的秦朝是水德,水德就是玄色,指的是鬼神之氣,不宜於陽世。
人有黑氣,就近於冥世,國壽不長。
秦朝顛覆先王之制,罷分封,稱皇帝,就是歷史開創者。既是開創,就沒有任何根基,因此三世而亡。
漢繼秦制,有秦朝開路,慢慢化為火德。
再往後的歷朝歷代,有著秦漢的沉澱,帝皇之道已經成功建立,在世界定下根基,後來者都是繼承,因此不需要從頭再來。
不僅是王朝,就連皇子親王的封號都大有講究。
一般來說,除了太子之外的其它嫡子或者皇帝非常喜愛的庶子,會被封為大國的王,例如秦王、晉王、齊王、楚王、趙王、魏王、鄭王等等。
其中又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