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古代定製,歐陽朔晉升為公爵之後,臣屬對他的稱呼就將改為“君上”。等到山海城建國,歐陽朔稱王,則再次更改為“王上”。
至於“皇上”、“帝君”,則是更高一級的皇朝和帝朝才能有的稱呼。
一切都有規矩。
同時,此前的政議和軍議,也統一更改為朝會。
所以說,今天是山海城歷史上的第一次朝會,意義重大。
在這樣的日子裡,歐陽朔一言一行,都會被臣屬解讀,釋放出訊號。歐陽朔放棄冕服,換上戎裝,用意便是在此。
……
上午八時,諸位大臣已在正殿等候。
此前議政,像總署署長這樣的巨頭在正殿都是有座位的,他們可以盤膝而坐,前面還擺著案幾,案幾上還擺著茶水果盤。
現在的正殿,除了高高在上的主君席位,剩下的都是空蕩蕩的。文化司官吏趁著這兩天的時間,已經將正殿按照新的禮制佈置妥當。
朝會之時,除了歐陽朔,其他大臣都得站著。
這就是“君上”之威嚴,即便是歐陽朔也無法左右,必須遵從禮制。好在這樣的朝會,並不是每天都要舉行。
按例,朝會每月舉行兩次。
平時歐陽朔都是在禦書房處理政務,大臣們自然也不必一直站著。
就在此時,秘書郎柏南浦宣召:“君上駕臨!”
歐陽朔身著戎裝,腰配赤宵劍,手持帝皇印璽,緩緩自屏風之後走進正殿,立在案幾之前,神情莊重、肅穆。
“拜見君上!”
一瞬間,正殿之內,上百位大臣齊刷刷地躬身下拜。他們行的,正是最正宗的君臣之禮,俯首作揖。
以歐陽朔的理念,自然是看不慣元明清三代的跪拜之禮。
古人認為,下跪只有神像才可以接受,皇帝都沒有那個資格;而且古代皇帝講究仁德愛民,對於跪拜這一套理論他們從精神上是無法容忍的。
尤其是到了清朝,將大臣當做奴才,就更是對人格的踐踏。
歐陽朔這位現代人,就更無法接受。讓蕭何、範蠡等大臣跪拜,簡直就是對他們人格的一種侮辱。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興這一套。
“諸卿起身!”
歐陽朔咬字沉穩,因為還沒有建國,在用詞上更是有些避諱。
“謝君上!”
諸大臣起身,見到君侯一身戎裝,眼神一凝。
杜如晦、霍去病等軍方大臣,自然是神情興奮。蕭何等文臣心中,卻是微微一顫。
君上此舉,意義非凡啊!
好在蕭何、範蠡以及衛鞅三位巨頭,嚴格意義上來講,都不是純粹的文臣。他們都是文武兼備之士,可不是後世之儒生可以比擬的。
再者說,這裡可是荒野,一個可以媲美戰國時代的亂世。
文臣治國,基本上不現實。
歐陽朔做上主位,目光悠遠地注視前方,開口說道:“今日朝會,先議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