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朔來信寄到山海城,掀起一番波瀾。
讀罷信件,蕭何等大臣神情激動。毫無疑問,繼率部攻陷星國之後,君侯統領的遠洋艦隊又拿下一場關鍵之戰,取得豐碩成果。
“什麼時候開始,領地的影響力已經輻射全球了呢?”
沒人能夠確切回答這一問題,但是他們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山海城實實在在地,在向著“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地”穩步邁進。
遠洋艦隊出海之前,蕭何等文人眼中的天下就是泱泱華夏大地。等到遠洋艦隊一個個捷報傳來,他們方才驚醒,原來“天下”如此廣大。
壯志雄心,再次燃起!
“我們也不能拖後腿啊。”蕭何略有感慨。
坐在蕭何對面的是吏治署署長張廷玉,蕭何能夠如此交心地跟張廷玉聊天,可見這位吏治署長已是徹底融入到南疆都護府圈子。
兩人共事數月,蕭何是真的敬佩張廷玉。這位不怎麼說話的同僚,不僅吏治經驗豐富,而且見解獨到,面對一些疑難雜症,往往一語中的。
更難得的是,張廷玉為人謙和,從不與人爭強。當他不認同對方觀點時,不會立即出言反駁,而是淡淡一笑。
就是這樣的笑容,往往給對方帶來莫大的壓力。很多時候,都不用張廷玉辯駁,對方就直接繳械投降。
“張署長的微笑”,一度成為都護府的大殺器之一。
許是因為置身清朝那樣的特殊年代,朝中滿漢大臣處處爭鋒,遍佈荊棘。張廷玉處理政務最大的特點就是四平八穩,能夠很好地協調各方利益。
這一點尤其讓蕭何贊譽。
跟張廷玉不同,歷史上蕭何既有宰相之名,又有宰相之實。
漢初之際蕭何是朝中名副其實的第一大臣,其權柄之重讓後世的宰相感慨不已,恨不得生在那般美好的年代。
如此也讓蕭何養成一個缺點,就是喜歡乾坤獨斷。如果是在漢朝,這樣的缺點自然無傷大雅,畢竟也無人能與蕭何爭鋒。
可現在是在山海城,且不說君侯雄才大略,乃曠世難遇之明主,目光高遠,眼裡根本就容不下乾坤獨斷的臣子。
就是領地一幹臣子,尤其是其他三位署長,哪一位不是當世名相?!南疆都護府的陣容比之大漢王朝,可是要豪華數倍。
再者說山海城的重臣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誰也沒有什麼擁立之功,或是開國功勳,蕭何在山海城的威望又怎麼可能跟漢朝相比?!
如此不可避免的,蕭何跟範蠡、衛鞅等署長之間,因為意見不合,會有一些小摩擦。尤其是君侯不在山海城坐鎮之時,情況更甚。
這個時候張廷玉就是最好的潤滑劑,能夠很好地協調四大署的矛盾。
兩人的合作,可謂親密無間。
……
聽了蕭何的感慨,張廷玉笑著不接話,轉身拿出一份官吏名冊,開始跟蕭何醞釀、商議選調去友誼城赴任的官吏名單。
既然君侯著重囑咐,他們兩位自然要鄭重對待。
領地選派官吏的大致流程,是先由吏治署擬定一個官吏需求計劃,再提請四大署推薦,再由吏治署進行一個篩選。
縣令以來的官吏,直接由行政署長蕭何拍板決定。縣令以上的官吏,則著需要蕭何召集其他三位署長,共同商議決定。
可見在官吏任用上,蕭何和張廷玉兩人是最有發言權的。一般情況下,即便是歐陽朔也會尊重吏治署的決策,不會妄加幹涉,維護吏治署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