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都護府,南書房。
歐陽朔回到山海城的第三天,終於抽出時間,跟“商祖”白圭見面。隨白圭一起來的,還有他的女兒,衛鞅的妻子白雪。
白氏商社遷到山海城,除了像崔氏商會一樣的夥計、掌櫃以及技能人才等,還有一類人比較特殊,他們就是白圭的門徒,足足有百餘人。
白圭是商家最早收授門徒的人,透過嚴格的挑選,收了一些學生。
他收徒門檻很高,曾有言:“吾治生産,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
戰國時期,雖然商人在古代“士、農、工、商”的行業劃分中,位居最後一位,商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一直都是比較低的,但是白圭卻將當時社會的最高道德規範來作為商人的基本素質要求,將經濟的重要性等同於政治和軍事。
可見白圭所要求的商人是一個具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的人,這和他以仁為本的經營理念是相合的。
正是如此,白圭才贏得“商祖”的美譽。
“白老先生能將白氏商社遷至山海城,本侯甚感欣慰。”歐陽朔開場。
“本為逐利而來。”
白圭倒是坦蕩,不失其商人本色。
歐陽朔聞言,卻是一笑,他才不相信,白圭的目的會如此單純。對現在的白圭而言,財富什麼的,怕已是無足輕重之物。
真正讓白圭操心的,唯有商家之地位。
這一點,也是歐陽朔後來琢磨出來的。
正是如此,歐陽朔才會成竹在胸。
“老先生一身學問,浩如煙海,僅為逐利,豈非屈才?”歐陽朔笑。
白圭聞言,眼前一亮,立即瞭然。
如此看來,他的感覺是對的,眼前這位異人領主,確實不同凡響。
兩人微微一笑,立即形成了一種默契。
倒是讓坐在一側的白雪,看的有些莫名其妙。
“老先生該聽過西南大學堂吧?”歐陽朔話鋒一轉。
“早有耳聞,神往已久也。”
白圭臉上的表情,卻是越來越歡喜。
人世間,再沒有比遇到一個懂你的人,更讓人歡喜的了。
白圭看歐陽朔,是越看越順眼。
早知如此,他和範蠡,也就不必多此一舉了。
“西南大學堂,有一學院,名叫商學院,專門傳授經商之道。學院掌門人,卻是一直虛位以待。此誠為我一大遺事,不知老先生,可願屈就?”
歐陽朔丟擲他的籌碼。
“然也!”白圭大笑。
一個院長職位,為何讓白圭如此高興?
只因現在的西南大學堂,早已成為荒野之中,諸子百家最核心的學術聖地。校長是“百家之祖”姜尚,經學院、格物院、法學院以及農學院的掌舵者,都是各家之代表人物,可謂盛極一時。
一旦白圭入主商學院,代表諸子百家之商家,一舉進入主流行列。
如此,又怎麼會不讓一心想要將商家發揚光大的白圭,興奮雀躍呢?
歐陽朔正是窺出其中玄機,才有如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