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令行政署長蕭何,安排相關的官員,進駐三郡之地,一一接收城池。
首要的,自然就是任命三位郡守人選。只有選定最為關鍵的郡守,各郡接下來的事務,才不需要歐陽朔一一事必躬親。
考慮再三,歐陽朔最終決定,由裴矩擔任桂林郡郡守一職。
裴矩雖然頗通軍務,但是最為擅長的,還是處理政務。再加上領地文官集團整體式微,歐陽朔也只能忍痛割愛,將裴矩下放地方,為他守牧一方。
對此安排,裴矩本人倒是挺樂意的。
桂林郡位於川南行省的最北面,跟川北行省和湘南行省都有接壤,可謂四戰之地。再加上桂林郡是洪秀全此前安排的退路,郡內的反抗勢力必然勢大。
因為,要將桂林郡治理好,孰非易事。
當此之時,唯有名臣裴矩,方可擔此重任。
潯州郡的郡守人選,歐陽朔圈定了現任雷州郡郡守鮑叔牙。至於暫時坐鎮潯州郡的楊秀清,則將調任雷州郡郡守。
當然,在鮑叔牙趕到天京城赴任之前,還是由楊秀清暫時主持政務。
不管怎麼信任楊秀清,歐陽朔都不可能將楊秀清安排在太平天國治下的三郡之地任職。
那樣太危險,對楊秀清而言,也未必就是什麼好事。
還是那句老話,要想不被他人背叛,就不要給他背叛你的條件。
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調到外地任職。
到了雷州郡,楊秀清也可以真正地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一展所長,全力施展他心中的抱負了。
說不定,一代名臣,就此孕育而出。
潯州郡作為川南行省的中心郡,又是太平天國的根基所在,戰爭中又被山海城三路大軍掃蕩了一遍,地方勢力受到極大的破壞。
因此,在諸郡當中,潯州郡郡守一職,可謂是一個美差。
歐陽朔將鮑叔牙調任潯州郡守,也算是對他治理雷州郡的一種認可。鮑叔牙的任務,就是穩定民心,盡快恢複潯州郡的經濟。
潯州郡的經濟潛力,可也是諸郡當中,最為強大的。
至於最後的鎮安郡,歐陽朔選定了現任木蘭府知府木蘭月。作為第一個向歐陽朔靠攏的領主,歐陽朔也該給小丫頭以勝利的果實了。
木蘭月也是三位郡守當中,唯一的一位晉升者。
而穆桂英所在的龍驤軍團,就將駐紮在鎮安郡。有這一層關系存在,歐陽朔相信,當地軍政之間的溝通和協調,當無大礙。
劃定軍團作戰區域之後,軍團的日常給養,自然是由當地郡縣負責。戰備署可無法隔著萬水千山,為大軍運送糧草物資等補給。
這即不現實,也不合理。
因此,未來軍團跟地方官府,就少不得要打交道了。而這,也將是申不害執掌的山海衛,重點監督防範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