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三路大軍就要逼近位於潯州郡中部的天京城。
一時之間,天京城告急。
恐慌的情緒,在城內發酵、蔓延。
城中的一些百姓,已經在收拾細軟,隨時準備往西撤離。受戰爭影響,城中的物價,更是連連上漲。
僅僅是大米的價格,就在一天之內翻了三倍。
物價的上漲,又帶動百姓的搶購熱潮。
如此惡性迴圈,越到後面,價格就越離譜。
面對此等狀況,天國的統治者,實在是沒有經驗,只能動用軍隊,強行鎮壓,打殺伺機囤積貨物的大商人。
一日之內,就有兩家商會被官府查封。
如此一來,雖然暫時穩定了物價,卻是更加的人心惶惶。一些商人害怕殃及池魚,開始偷偷地轉移貨物,逃離天京城。
就在洪秀全還沒有察覺的時候,城內的物資已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藉助超級交易平臺,傾銷一空。
除了民間的恐慌,朝堂之上,也是不得安寧。
隨著一個接一個的壞訊息傳來,諸位文武大臣再也坐不住。
太平天國朝堂之上,為此爭論不休。
文武大臣們在是棄城而逃,還是據城而守的問題上,各執一詞。毋庸置疑,文臣是主和派,立主撤離;武將則是主戰派,要死戰到底。
雙方誰也無法說服誰,最終只能交由天王洪秀全裁決。
問題的關鍵是,天京城作為太平天國的都城,意義非凡。不到萬不得已,實在不可輕言放棄。因為一旦放棄天京城,等若是宣判天國的末路。
就算是洪秀全,也不敢下此決心。
最終,經過兩天的爭論,洪秀全拍板,還是決定調回西征大軍,準備在天京城,跟山海城來一場生死大戰。
與此同時,洪秀全又安排人,悄悄趕到北面的桂林郡,佈置退路。
正所謂,狡兔三窟也。
重活一世,洪秀全也不再是刻板僵硬之人,知道為自己留條後路。
除了調回西征軍,洪秀全還傳令全國,命令各地的守備部隊,速速趕到天京城勤王,膽敢有不從者,定斬不赦。
一時之間,三郡之地的守備部隊,都在向天京城聚集。
如此看來,洪秀全還是想守住天京城的。
再怎麼說,天京城也是他的心血所在,豈能輕言放棄?!
除了徵調大軍,對於罪臣楊秀清,洪秀全也終於有了處置決定。
當天朝議之後,楊秀清就接到天王諭旨,讓他搬出軍營,回府閉門思過。沒有傳喚,不得離府一步。
等於是說,楊秀清自此被軟禁起來。
此等結局,已是天恩浩蕩。
也許,對洪秀全而言,值此天國危難之際,他也不想白白斬殺一員大將,以此擾亂軍心吧。
不管怎麼說,楊秀清對天國的忠誠,似乎還是天地可鑒的。
整個天京城,在戰爭的硝煙中,又籠罩著一股暗流。隨著山海城大軍的逼近,這股暗流,越來越洶湧,卻又越來越隱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