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世家的底蘊。
但是歐陽朔不同,雖然依靠重生的優勢,他不斷地在給領地增添底蘊。但是走到這一步,已是關鍵之局,一旦遭受重創,還是有可能爬不起來。
為什麼?
因為歐陽朔個人的底蘊不足也,單打獨鬥,豈是世家的對手。
歐陽朔能做的,就是利用重生的優勢,利用領地的特性,不斷地發掘歷史人才,同時不予餘力地培養領地的原住民人才,來跟世家的底蘊相對抗。
因此,歐陽朔不能犯錯,一旦犯錯,等待他的,恐怕就是萬丈深淵。
中國區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歐陽朔最近才意識到的。那就是按照前世對比的話,同一時間,帝塵等人的領地,實則要強於前世。
為何?
正是歐陽朔的一步步壓迫,讓帝塵等人迅速地成長起來。
歐陽朔在中國區扮演的,實則是一個“攪局者”的角色。只是他這個攪局者太過優秀,將帝塵這些世家子弟,提前給打醒了。
這種現象,類似於“鯰魚效應”。
歐陽朔,就是水池中的鯰魚。
當歐陽朔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是有些哭笑不得。
……
十月二十六日,大戰的第三天。
太平天國南路軍,準備傾力而戰,近二十萬大軍傾巢而出。
最顯眼的,自然還是四門火炮。
吸取昨天的教訓,楊秀清命人連夜給四門火炮,建造了防護罩,避免火炮被投石機的火球砸中,當場報廢。
火炮強是強,就是有些精貴。
除了火炮,南路軍的第二張殺手鐧,就是上百架的移動箭塔。為了避免被木蘭要塞的床子弩全面壓制,南路軍必須爭奪戰爭的制高點。
這一次,將是雙方弓弩手的對抗。
除此之外,南路軍前線部隊,就是清一色的刀盾兵。
楊秀清的目的非常明確,他並不指望一天之內,就攻破猶如天塹一般的木蘭要塞,攻上城牆,跟山海城大軍展開白刃戰。
退而求其次,楊秀清的目的,就是確保火炮發力,集中火力,轟塌一段城牆,為明天的進攻創造機會。
除此之外,就是打掉城牆上的床子弩和投石機。
不解決掉這些東西,南路軍就別想攻上城牆。
楊秀清雖然出身貧寒,家中以耕山燒炭為業。但是他個人,實在是天賦異稟,智慧過人。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曾有過不俗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