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這位殺神,平時惜字如金,一旦出招,就是血海滔天。
肇慶之戰,白起的一計焚城,徹底扭轉戰局。事後,範仲淹等文臣,就曾向歐陽朔偷偷抗議,指責白起殺心太重,枉顧平民百姓的性命。
不僅是範仲淹,孟子等儒家之人,對白起,怕也是指責不斷吧。只是歐陽朔這段時間不在領地,他們沒有抱怨的物件。
白起在文官集團中的形象,是一落千丈。
“冷血屠夫”,就是文官給白起的稱號。
有弊就有利。
在軍中,白起的威望,卻是如日中天。
殺神之名,響徹四野。
只是對外界的議論,無論褒貶,白起好像都無動於衷。
歐陽朔知道,白起,有著他的道,豈是外人能夠動搖的。
這個道,可能並不是外界誤解的殺道。
殺,只是白起的表象。
白起的一切算計,都是為戰爭服務的,為了勝利,什麼手段都無可厚非。他就像一臺人工智慧,在戰場之上,拋棄了作為人的一切的感情。
剩下的,只有理智,徹徹底底的理智。
正是如此,外人才會覺得白起冷,面冷,心更冷。
有人曾戲言,怕是蓋亞,都比白起有感情。
對此,歐陽朔是不認同的。至少對待家人,白起就是至情至性之人。
白起的冷,是孤獨,是外人的不解和寂寞。
高手者,寂寞也。
……
最後,歐陽朔看向韓信。肇慶之戰的小試牛刀,韓信用兵的特點,已是初現端倪,不拘一格,對時機的把握,妙到巔毫。
此次,歐陽朔將對韓信,賦予更大的重擔。
“韓信將軍,著你率領豹韜軍團,禁衛師團以及神武衛,再加上已經抵達十萬大山邊緣的史萬歲師團和山柱師團,抗擊蚩尤大軍。”
對【嶺南城邦】,對太平天國,歐陽朔都是守。但是對蚩尤,則是徹徹底底的進攻。歐陽朔的目的,就是要將蚩尤大軍徹底擊潰,佔領梧州郡。
正是如此,韓信率領的,是三支大軍中最強大的一支。全部由野戰軍組成,更有禁衛師團這樣的王牌,以及史萬歲師團這樣的老牌師團。
只有擊破蚩尤大軍,才能盤活整個戰局。
毋庸置疑,這是一場硬仗。
要知道,蚩尤的底牌,可是還沒有露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