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中,主君親徵,實在是太正常不過。
“本侯此次出征,短時間內怕是無法顧及到山海城。本侯不在期間,除了重大事務,透過信件報審之外,都護府的日常政務,由閣老蕭何代為處置。”
此番決議,是歐陽朔深思熟慮的結果。
楚漢相爭之時,就是劉邦在前線徵戰,蕭何坐鎮後方,治理封地。因此在能力上,蕭何有此才幹,足以擔此大任。
唯一的短板,就是蕭何加入山海城不久,威望略顯不足。但是,透過組織爭鳴大會,蕭何已經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初步得到諸大臣的認可。
再有歐陽朔的囑咐,當無大的問題。這也是歐陽朔將四位署長叫來的緣由,只要四位署長支援蕭何的工作,基本上就大局已定。
蕭何聞言,出列,鄭重行禮:“謝君侯信任。”蕭何深知,這一份信任,有多麼的沉甸,多麼的珍貴。
四位署長見此,也是一一表態。
歐陽朔點點頭,接著說道:“對四大署的工作,本侯也有安排。”
“請君侯訓示!”
“首先是軍務署。除了支援前線戰場,要務有二。其一,完善後勤保障體系。其二,制定軍功制度和軍銜制度。”
“諾!”
此二事,是君侯心中的頭等大事,杜如晦又怎麼會不明白。
“其次是行政署。”歐陽朔看向範仲淹,道:“行政署當藉著爭鳴大會的契機,對領地的官員,來一次大換血。”
四位署長,包括蕭何,都是一驚,隱隱嗅到一絲血腥味。
“領地三郡,除了廉州郡,瓊州郡和雷州郡都是佔領不久。剛佔領兩郡之時,為了維持地方的穩定,在官員的任免上,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現在,領地秩序已然恢複,正該撥亂反正,整頓吏治。”
歐陽朔語氣堅定,不容置疑,“本侯建議,行政署利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自下而上,對領地所有的官吏,來一次全面的考察。能者上,庸者下。正好藉此機會,將西南大學堂上半年畢業的學員,以及剛招募到的儒生,安置妥當。”
說句不好聽的話,領地現在的官吏,尤其是各府縣的基層官吏,一半以上都是泥腿子出身,根本就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教育。
出現這種局面,自然是各領主在建設領地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人才,只能趕鴨子上架。就算是山海城,還不是一樣,趙得旺等人就是如此。
對這些領地完成佔領之後,苦果就推到山海城的頭上。
不可否認,這批人裡面,在烈火淬煉之下,確實有成才的,像趙得賢等人。但是,六成以上的還是不成器,漸漸成為領地的拖累。
歐陽朔已是隱隱收到風聲,各府各縣,都有官吏,開始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橫行鄉裡。此等行徑,自然為歐陽朔所不容。
領地尚沒有建立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比如科舉,不是歐陽朔不想,而是條件尚不成熟。現階段,也只能透過行政署的考察,來進行官吏的任免。
此項工作,不僅耗時長,而且牽扯到各方的利益。
一著不慎,就可能引發事端。
惟其如此,才要趁早施行,必須要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徹底清除領地的毒瘤,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否則的話,倘若放任不管,小的毒瘤就會慢慢發酵,成為大的毒瘤,等到那時,危害的可不僅是百姓,而是威脅到領地的統治。
對這一點,歐陽朔是極為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