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外交使臣在領地中的作用,並沒有歷史上那般重要。山海城莫說設立專門的部門,就是一個專業的使臣也找不到。
想到這,歐陽朔就頭疼不已。
無奈之下,他只能徵詢四位署長的意見。
“諸卿以為,誰可為使臣?”
四位署長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財政署長崔映柚不用說,作為女子,在領地還好,有歐陽朔庇護,無人敢說什麼。但要出使朝廷,估計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
行政署長範仲淹?不行。
範公剛正不阿,如果是對等的出使,要展現領地威嚴,自然是合適人選。可此行是去私底下活動,謀取官職的,這種勾當,範公自然做不來。
剩下的,就只有杜如晦和衛鞅二人。
沒辦法,歐陽朔直接拍板,由杜如晦和崔映柚出使大理。
杜如晦作為主使,主要負責面見皇帝,陳明緣由,協調厲害關系。映柚則為副使,利用崔氏在大理的影響力,四處活動。
衛鞅和景監二人,則出使泉州。
歐陽朔倒是知道,景監此前在秦國,也是當過使節的,有一定的經驗。
選定使臣,接下來就是準備禮單。
除了預備給諸大臣的見面禮,最核心的,就是擬定每年的歲供。
為了拿下“南疆都護”的職位,歐陽朔此次也是下了血本。
他親自擬定,山海城每年將向大理和泉州兩個朝廷,各進供兩萬枚金幣、一萬匹彩色絲綢、一百斤白毫茶、一百串珍珠以及兩千壇三花酒。
進貢物資的總價值,加在一起超過十萬金幣。
歐陽朔深知,只有這些領地特産才能打動當朝皇帝的心。一般的俗物,還是不要拿出來丟人現眼的好。
如此大手筆,全球領主當中,現階段也就歐陽朔拿得出來。
話音剛落,四位署長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好在四人都非常人,個個目光深遠。當歐陽朔提出組建南疆都護府設想的時候,四人都是眼前一亮,立即明白其對領地的意義。
可以說,真要成功,對山海領的發展而言,就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比之佔領雷州郡,也是不遑多讓。
杜如晦和衛鞅兩人,齊齊出列,躬身一禮,鄭重說道:“請君侯放心,微臣此行,定不負君侯所託!”
確實,有如此龐大的歲供為基礎,成功的機率就非常之大。
正是如此,兩人才顯得信心十足。
歐陽朔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
次日,兩支使臣隊伍,就帶著禮物和禮單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