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五十有餘,闊額圓臉,眉毛上演,長著一對八字鬍;穿著極為樸素,粗布麻衣,帶著一個青色頭巾,儒雅中透著一股凜然的威嚴。
進城之後,老者饒有興致地在城內四處遊覽,見識到商業街繁華景象,百姓安居樂業,井然有序,不禁暗自點頭。
隨後,老者走進西南大學堂,遇到迎面走來一位計程車子,兩手環拱,道:“敢問足下,老夫聽聞貴地有一座藏書樓,不知在何處?”
年輕士子是西南大學堂經學院的學生,見對面老丈行的是古禮,不敢怠慢,連忙回禮,道:“藏書樓就建在望月湖畔,我帶您去吧!”
歐陽朔早有言在先,藏書樓絕不敝帚自珍,對天下人開放。因此,像老者這般問路之人,在西南大學堂並不少見。
“多謝!”
年輕士子將老者帶到藏書樓,便轉身離去。
老者走進藏書樓,神情有些激動,又有些忐忑。
他不是別人,正是“兵聖”孫武,後人尊稱其為孫子,與孔子和老子兩位聖賢,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三顆最明亮的星體。
孫武跟藏書樓主姜尚,有著莫大的淵源。
其一,姜尚被尊為兵家始祖,而孫武正是兵家的代表人物。
其二,姜尚是齊國的締造者,而孫武正是齊國樂安人。
追根溯源,兩人實在是關系匪淺。因此,在得知姜尚出任藏書樓主後,孫武便第一時間藉助系統神秘的驛站,不遠千裡,來到山海城,拜見姜尚。
嚴格來講,兵聖孫武算得上半個隱士。
三十歲前,孫武不聞於世,隱居期間,寫成《孫子兵法》。此後,他在吳國為將,二十餘年,戰功卓著,繼而急流勇退,再次隱居,修訂兵法著作。
終其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百家宗師姜尚和兵聖孫武,兩位聖賢,跨越時空,於藏書樓相遇。
“學生長卿,拜見太公!”孫武執弟子禮。
姜尚側半身受過,借用《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巧妙地重新定義兩人之間的關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兩位兵家巨匠相遇,不自覺地就聊起兵法,越聊越是投機,相見恨晚。
不知不覺,已是日暮西山。
姜尚轉頭望向樓外,怔怔出神。夕陽在湖光的映襯下,紅透了半邊天,雖已遲暮,卻也紅光萬丈,感慨地說道:“人生得遇一知己,足矣。”
“幸甚至哉!”孫武也是滿足,神情愉悅。
“怎麼樣,長卿可願隨老夫到島上一敘?”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兩人哈哈一笑,便如故友重逢,一切盡在不言中。
隨姜尚登上墜星島,孫武欣賞著秀美的湖光山色,贊嘆地說道:“如此田園風情,正是絕妙的隱居之地,太公有福。”
姜尚搖搖頭,神情有些惆悵,道:“都是廉州侯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