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行動,出乎意料的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
完成佔領之後,軍士們將村落的原住民集中到一起,安排他們將村中能夠帶走的物資全部帶走,押送回山海縣。
因為村落處于山海縣領地之外,歐陽朔打算將這些村落暫時空置。等到領地面積擴大之後,這些空置的村落,就可以作為現成的定居點。
那個時候,就可以將農夫遷到村子裡面,開墾農田,種植水稻,逐漸發展成為山海縣下屬的自然村,開發領地廣闊的土地,不至於荒廢。
六月二十六日,下午五點半。
東西兩路大軍,共押送7200名俘虜以及大量物資,返回山海縣。
因為天色已晚,歐陽朔並沒有讓這批俘虜進城,而是安排他們在城外暫住一夜。反正現在是夏天,晚上也不冷,又有帳篷,並不算委屈他們。
帶來的物資,歐陽朔也沒興趣佔為己有,全部分發給原村民。如此一來,也不至於讓他們對山海縣産生太大的抵觸情緒。
第二天,戶籍司開始工作。
針對流民或者俘虜的安置,戶籍司已經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
戶籍司分別在北門和西門,設定有固定的接待點,負責接待每天重新整理的流民。流民趕來之後,戶籍司官員開始一一為他們登記造冊,發放山海縣戶籍。
緊接著,戶籍司官員,根據流民登記的職業,當場就進行分流。
農夫、果農、礦工、伐木工、飼養員等這類適合在城外定居點生活的,領取基本福利之後,直接被分流到相對應的定居點居住。到了定居點之後,由裡正負責安排他們的生活起居。
農業司以及物資儲備署都設有辦事員,在接待點協助戶籍司工作。
工匠、裁縫、商人等技能人才,則被接到城內驛館暫住,由驛館負責食宿。戶籍司會根據他們的職業,開具相對應的介紹信。流民拿著戶籍司開具的介紹信,就可以到城內各大作坊、商鋪或者建築工地,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找到工作之後,流民就得搬出驛館,到居民區租房子住。建設司在居民區,建有成片的安置房,供流民租賃。
有固定住所之後,他們就可以到物資儲備署,領取基本福利。
工作一段時間,穩定下來之後,又有一筆可觀的積蓄。這個時候,他們就可以到四海錢莊,辦理貸款,將自己租住的房子,直接購買下來。
有餘錢之後,又可以到農貿市場,採買一些雞、鴨、鵝幼崽,養在院子裡。勤勞一些的,還可以購買菜籽或者菜苗,在院子裡面種上蔬菜。
再富有一點,就可以去製衣作坊購置新衣,到首飾鋪為自己的婆娘買首飾,甚至偶爾還可以到酒樓下下館子,到茶館喝喝茶,到戲樓看看戲,聽聽曲。
大部分流民也就到此為止,接下來就是好好過日子。年輕的小夥子,就得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請媒婆給自己物色媳婦,結婚生子。
至於武將、文士以及領地升級需要的特殊人才,則會被接待處的戶籍司官員,引薦給戶籍司長杜荃。
黃金級以下的特殊人才,杜荃會根據他們的職業,介紹給相應的署長,由署長安排他們的職務,或是到軍中任職,或是到各部門任職。
只有最為特殊的人才,才能得到杜荃的引薦,直接推薦給領主歐陽朔,由歐陽朔親自安排他們的工作。
同樣的,徵兵工作由軍務署接下,軍營沒有徵兵的權利。軍務署會將徵兵公告張貼到各城門口以及各定居點。
這樣一來,定居下來的流民,如果覺得自己適合參軍,那麼就可以放棄臨時找到的工作,投入軍營當中。
戶籍司對這一整套安置流程,已經執行的非常順暢。即使是今天一下子湧入7200人,也不過是加派人手的問題。
當然,這批俘虜有些特殊。因為他們當中,還有一些對原領主的忠誠分子。大部分都是原村落的核心成員,或是文士,或是武將。
對這批人,歐陽朔毫不含糊。武將全部解職,降為火長,編入各營當中。文士全部降為基層辦事員,被歐陽朔派遣到三座附屬領地任職。
對文士的處理,歐陽朔是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