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有人都看錯,懷恩這個掌印大太監之位一做就是十多年,雖多次犯顏依舊穩如泰山。
當然,能穩坐司禮監掌太監,也和懷恩本身處置政事的卓越能力有關。
嘆了一口氣,成化天子總算是壓下了心頭怒火,說道:
“都起來吧,此次言官聚眾,為首者何人?”
懷恩恭恭敬敬起身,取出奏摺頭一本遞上,回道:“刑科都給事中毛大人,毛弘。”
“昨日毛弘,今日毛弘,就知道又是毛弘!”聽到這個名字,成化天子只覺得頭大如鬥。
毛弘,成化朝有名的兩大刺頭之一,人稱“成化朝唯二的良心”。
“外有王恕,內有毛弘。”
這位毛大人是科道官裡的元老級人物,十分直言敢言。
而且專拿皇帝開掛刷聲望。
只要是皇帝做的事,他老人家就要拿著放大鏡仔細的看,發現有一絲不妥,立即進言。
在六科十數年,不論是發言規勸聖上還是論事數量,都堪稱朝中第一。
難得的是十數年如一日,回回不拉,好鬥成性。
這個人出了名的一根筋,認定了的事,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成化皇帝為什麼要說“又”呢?
這是有過前車之鑑,啊不,是前科之鑑的。
成化四年,英宗先皇帝的皇后慈懿皇后薨逝。
成化天子不欲將之與先帝合葬,於是下旨另擇吉地。
這位毛大人一看,這是違禮啊,大大的違禮啊。
這下讓我逮住一條大的了,我得上書!
於是毛大人連續上書,當他發覺自己的奏摺被丟進垃圾桶裡的時候,爆發了。
毛大人就帶頭組織挑事,爆發了大明朝第一次集體伏闕請願事件。
當時毛大人是這麼振臂一呼的:
“這是關係國家和各家家族的根本大事,吾輩死諫的時候到了,請各位不論官職大小,一定要跟我一起伏闕力爭,青史留名。”
還有什麼比義正嚴詞地阻止皇帝做出違禮之事更能體現人生價值的事情?
明顯是皇帝做得不對,這明明就是青史留名千載難逢的良機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上人多勢眾,大家都看著呢,誰會在這節骨眼上慫包?
於是應者如雲,群情激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