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縣丞明顯是上嘴唇著天,下嘴唇著地,胡吹大氣。
以他一個從七品的縣丞,連見萬閣老家奴的資格都不夠,哪裡可能搭得上當朝首輔。
不過鬆江李知府乃是萬閣老這條線的人卻是不假。
呂縣丞彈劾周縣尊的奏章由李知府代為呈送,走萬閣老的門路倒也不假。
所以呂縣丞便玩起了春秋筆法,忽略了過程,只說自己的奏摺可以直達萬閣老的案頭,頓時就震懾了所有人。
果然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整個縣衙的僚屬都倒向了自己,為自己今後接任縣令鋪平了道路。
呂縣丞其實能得到李知府的青睞,還要得益於他的第三房小妾。
這是一個長相妖嬈且十分“旺夫”的女人。
內心裡,呂縣丞曾經不止一次捫心自問,為了搏一個更進一步的機會,送上自己心愛的小妾給李府尊享用,到底值不值?
這一刻,在如潮的阿諛奉承面前,原本還有些扎心的呂縣丞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
太值了!
要知道,松江雖只是一個縣,卻是“蘇松常”三大府中的一個大縣,魚米之鄉,商業之鄉,乃是實打實的肥缺,窺視知縣這個位置的人不要太多。
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大縣至少要兩榜進士出身才能勝任。
象周縣令這樣的,也是因為做了十多年地方官,對地方和經濟都頗有一套的官員才偶爾會被選中,那也是撞了大運的。
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輪到一個舉人出身的縣丞任縣令,想都不要想,想多了會落枕偏頭痛。
但這次地震卻給了周縣丞機會,大大的機會!
按照國朝慣例,發生天災地震所在地的地方主官,一般都是要走人的,這是天人感應學說的又一理論基石,因為人禍,所以引發天怒,說明地方主官不稱職。
尤其是這一次,餘震波及整個松江府,受災的結果必然就會影響到朝廷的稅賦,這又是朝廷不能容忍的,連松江知府都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松江知府也迫切的需要做點什麼,要麼找人背鍋,要麼能做到受災不影響稅賦,只要做到其中一個,這個危機就算過了。
可偏偏屋漏偏逢連雨天,府裡又發生了奸商哄抬糧價的事件,滿城譁然,騷亂四起,令得李知府焦頭爛額。
在這種人人看衰李知府的情況下,呂縣丞卻敏銳地在紛繁複雜的局勢裡,發現了升官的捷徑。
呂縣丞的第三房小妾呂嚴氏頗有姿色,從良前就是江泉“校書院”裡有名的女校書,素有一枝海棠壓群芳之稱。
李知府做秀才時就是有名的風流才子,做官後更是有名的護花使者,他上任時並未攜帶家眷,便在松江本地的“校書院”裡娶了一位女博士做了外室。
這位女博士從良前與呂嚴氏從良前就是好姐妹,兩人境遇相同,自然就時常往來。
呂縣丞知道後,便安排呂嚴氏在松江府打理一些產業,方便呂嚴氏與那位女博士走動。
呂嚴氏人有姿色,本領不凡,交際手段又了得,還有意無意的選擇李知府在家的時候到訪,乾柴遇烈火,十分輕易就成了李知府的入幕之賓。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風情萬種的呂嚴氏立刻便獲得了李知府的寵溺。
愛屋及烏,呂縣丞也就順理成章的搭上了李知府這條線。有著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女人,自然就有了共同語言,很快呂縣丞就成了李知府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