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貨,這可是上千裡的長途運輸,就村裡那些尖頭小船玩個屁?至少也要五六艘兩百料的大船才行!”老族長欣喜過後卻又愁眉苦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百料哪夠,小侄認為四百料的官船才合適,五艘勉勉強強起步吧,之後最少要發展到三支船隊,每支五到六艘才像樣。也才能讓咱們村的青壯人人有事可做。”方唐鏡把自己的規劃說了出來。
明朝以“料”為船的運輸單位,料,指容積單位,一料便指當時的十立方尺。若是換算成載糧量,約為650斤。四百料的“封船”,乃是官方標準運輸船,額定載重兩千五百石。
見自己這賢侄的心如此之大,老族長都不知說什麼好了,這是惠及全族的大好事,可這本錢從何而來?
想了半天,老族長才期期艾艾地咬牙道:“賢侄所言有理,咱們方家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湊齊這五艘船。”
方唐鏡失笑:“族伯原來是心憂此事,大可不必,這可不只是咱們一個村的事,而是縣裡的大事,乃是官家的事情,走的也是朝廷的名義。所以,這是縣裡鼎力支援的事情。”
“您老可以用鄉賢的名份,直接從‘救災扶貧基金會’裡申請‘低息貸款’,份額在五千銀子上下,這事,小侄還是作得主的。”
“原來成為鄉賢還有這等好事?怪不得賢侄定要讓給愚伯一個鄉賢名份!”
“大伯又沒說對,鄉賢只是具備這個條件,成為“救災扶貧基金會”理事才能有這個好處。”方唐鏡點明其中奧妙道:
“救災扶貧,救災只是暫時的,扶貧才是重點!咱們村子恰好又符合這個件條,您只要打申請上來,絕對沒問題。”
果然是朝裡有人好做官,一人得道雞犬生天啊!老族長又感慨。
方唐鏡想起什麼,又道:“小侄手上還剩有三百銀兩,便當作是啟動資金好了。”
“哪能還要你的銀子呢,大傢伙湊湊,總能湊齊的。”老族長連忙推辭。
他已經在盤算,可不能再要方唐鏡的銀子了,他都快要破產為族了,又是剛剛做師爺,總得留一些應酬不是?
何況總得有銀子娶媳婦吧?再用他的老婆本,這還是人嗎?
不但不能用方唐鏡的銀子,這村裡成立的運輸行,還要將方唐鏡前後所花的銀子折算成股份,讓春哥兒有個細水長流的收入。
一來讓這個有大本事的侄兒為村裡的事保駕護航,二來也是飲水不忘掘井人的應有之意。
方唐鏡手裡確實所剩不多,不過對於他來說,此時有了安身之所,所需要的銀兩便不必太多了。
但他對於老族長的話並不反對,還是那句話,免費得來的終究不如自己的珍惜,這些啟動資金還是由村民們自己湊更有主人翁的責任感。
不過銀子還是要花出去才有意義。
方唐鏡略一沉吟便有了主意:
“既然如此,小侄手裡的銀子便用來置辦族學,先造一座大點的族學,要讓村裡六歲以上的孩童都能讀書,以後每年需要的錢物,統一由‘花山船執行’裡抽出一成利潤補貼,外村的孩子想讀書的也可以來咱們村進讀,學費自付便可。”
其實方唐鏡是想設立獎學金制度的,不過現在萬事草創,怕老族長他們擔心負擔太重,便暫時作罷。
頓了頓,方唐鏡實在對現有教學水平不滿意,又道:
“村裡王老先生水平有限,便讓他負責教小孩開蒙識字,咱們再從城裡請一個秀才專教四書五經,如此一來,咱們幾個村子以後出秀才舉人的機會也多些!”
他沒有提童生,以自己今時今日的地位,要幾個童生名額還是很簡單的。
真正有遠大抱負的讀書人,自然而然地就會將錢財當作身外之物,或者說當作晉身之階。
方唐鏡現在手頭有了多餘的銀子,首先想到的就是造福鄉梓,先建造族學,這就是一件既得名聲又得人心的好事,若是以後自己有了大名望,還可以進一步將之擴大為書院。
方唐鏡始終還是把自己當作讀書人,現下以恢復功名為第一要務,之後就要踏上科考之路。
經此一事,方唐鏡對於錢財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改變,並不太迫切,因為他發現,一旦手裡有了權利,在大明,要取得錢財其實並不難!
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錢物就相當於暫且寄存在有錢人手中,自己有需要的時候,至少有一千種後世經濟社會的法子,讓這些封建老財們心甘情願的取將出來,為已所用。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要有功名,要當官,官越大,整合經濟的能力就越強,以至於,他甚至隱隱有想操縱整個大明社會經濟模式的願望!
這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真意吧!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