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有請專業護工來護理啊。"
“是的。”
飯島太太見林決明時不時去動一動這根針,然後又去動那根針,不明所以。
“請問,大林先生,你這是在做什麼?”
“運針,加強刺激。”
“那,由美她會有感覺嗎?”
“你是希望她有,還是沒有?”
“我……我當然是希望她有,這樣她才會醒過來。”
五分鐘後,林決明停止運針,順便休息一下。
“飯島太太,水。”
“好的,我去拿。”
飯島太太立即去冰箱拿過來一瓶礦泉水。
“這個可以嗎?”
“我不要冰的。”
飯島太太只好親自下樓,給林決明倒了一杯溫水上來。
她本以為這水是用來給女兒治療用的,誰知道……只是林決明想喝。
林決明摸了摸飯島由美的脈象,發現比之前的稍微有力,上熱也有所平復,有好轉的跡象。
不過,想要讓她當場醒來,恐怕還不夠。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少人幹針灸師的原因。
因為病人去做任何治療都不會要求當場生效,只有在接受針灸的時候,要求就變得不同了。
所以,當針灸師壓力很大,生怕沒效果被病人吐槽沒實力還出來開店騙錢,那實在是令人顏面掃地的境地。
現在,為了讓飯島由美能夠在半個小時內醒過來。
林決明也只好來真格了。
診斷和配穴都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怎麼才能迅速提升療效呢?
說起來很簡單。
就是用粗針!
古人用的針灸針比現代的粗多了,看著就讓人害怕。
不是說古人制造工藝不行,而是必須粗的針刺激才強,才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粗的針反覆使用不容易崩斷。
王師傅買的毫針,都很細,他說在日本,針灸師都用這種細針,入針快,痛苦少,甚至幾乎感覺不到,所以廣受病人歡迎,變成了統一標準。
可是,治病的效果不好啊,原本用粗針三次就能治好的病,細針治一個月都不見得能好。
那麼,現在手頭沒有粗針,怎麼辦呢?
這就要使用一穴多針的手法了。
同一個穴位扎入好幾根細針,也能實現粗針的效果。
林決明於是給飯島由美的百會穴和人中穴又紮了好幾根針,而且不同朝向,看上去這兩個穴位好像開花了一樣。
飯島太太注意到了,問道:“為什麼,在同一個位置,又多紮了幾針?會不會很痛啊?”
“飯島太太,你不用擔心你女兒痛不痛,因為她要是喊痛的話,就說明她醒了,這是好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