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七金的炮兵對發射完炮彈後,就看到對面的明軍被步兵隊血虐,對進一步的軍功不再抱有希望。
哪知道在戰爭快結束時來了這麼一出,三百明軍騎兵衝鋒。
張七金精神一振,立刻下令填裝火炮,準備給對面再來一發散彈。
正常來說,三炮過後冷卻只是節省火炮壽命,一式火炮的極限是十,而人民軍工業製造出來的鋼鐵韌性強度更厲害,可以支援發射更多火炮,張七金並不擔心會炸膛。
但李旭不這樣想,火炮隊的炮彈,每一顆都是他親手改造的,否則以這個時代的工業,只能填裝散藥,威力不大。
李旭累死累活的,一天改造幾十顆,開玩笑,給你一排霰彈打過去,對面都成馬蜂窩了,這不是單純的是浪費炮彈的問題,這是搶人頭的問題。
於是,李旭讓火槍兵殲敵,一千名火槍兵斜線佇列用密集的彈雨迎接著三百精騎,最後沒有一位騎士衝到陣前50米內。
王昌時最後一絲希望沒了,對面雖然沒有開炮,但是單單火槍就有如此威力。王昌時在絕望中帶著一絲無力。
這是一場無論如何都打不贏的戰爭,王昌時感到自己一瞬間老了。
他的手下可顧不得這麼多,拽著他準備逃跑。
王昌時想跑,李旭豈能遂他的意。
很快,斥候隊騎著馬把王昌時逮了回來。
王昌時看著眼前年輕的反賊,一臉可惜,“君乃人才,奈何為賊。”
李旭翻了個白眼,懶得理會王昌時,開始統計戰場情況。
首先,定性戰爭性質。
這是一場在人民會的領導下,為推翻明朝封建統治,解放全中國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史稱淮安之戰。
淮安之戰打響了人民反抗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的第一炮,在這場戰爭中,人民會第一次正式向世人展示了現代工業的強大之處。
整場戰爭,人民軍以3000人力壓明軍7000人。
此戰共打死打傷明軍2200人,俘虜3532人,少數人逃走。人民軍軍一共傷10名,7人是被戰馬撞傷,1人是跑步前進時踩了泥坑崴了腳,還有兩人是大炮打的太嗨,被炮身燙的,所以對炮兵稱此戰炮兵戰損比最大對於這種說法,廣大非炮兵基層軍官給予了一致的鄙視。
其次,就是收拾戰場。
打完的炮彈殼一律回收,改造一番,還能再用。然後就是戰場殘留的兵器,銀兩甚至是衣服。
當然,死掉計程車兵和馬匹也要挖了坑埋了,以防產生瘟疫。
最後,對於俘虜的明軍,李旭沒有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全都押回去,接受改造。
淮安府的官員士紳們,都在關注著這場大戰。
畢竟闖賊之亂,主要集中在陝西河南和四川湖北等地,之前並沒有波及到南直隸。
他們得到訊息,知道南直隸有一股反賊後,各個都像受驚的兔子,時刻準備著逃跑。
幸好,關鍵時刻,淮安知府王昌時站了出來,一邊歸攏衛所士兵,一邊向士紳徵集糧食。淮安士紳紛紛捐糧,最後集了三萬斤糧食,5600名衛所士兵,出發了。
而且在出發之前,周光夏的一隊騎兵迴歸,也跟著征戰,淮安士紳興奮異常,似乎已經看到這股突然冒出來的反賊在朝廷天兵下盡成粉末的樣子,但是早上帶兵出城的王昌時沒有回來,反而是一些士兵狼狽逃回來,大家都不敢想象那個最壞的局面,一位鄉紳似乎安慰的說道:“也許是大人早晨忘了什麼東西,派人回來取。”
這個理由很可笑,但是沒人說話揭出這句千瘡百孔話裡的漏洞。很快接下來的情形,證實了情況的糟糕。王昌時回來了,在他身後跟著的是人民軍,人民軍龍旗招展。看到這一幕,城中一片譁然,城中的大戶人家紛紛派出家丁,打探這次出征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