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資料上確實寫著,宋文聰在這兩年忙著研究發動機。
他沉吟了一下,道:
“既然如此,那這件事就先算了,不過這個機會我還是可以給你保留著的。”
“你在做的研究我聽老師提過一嘴,現在的進展如何?”
“如果有問題的話,我們不妨一起交流交流。”
他和宋文聰,一個手握後世的資料,一個未來可期。
但實話實說,在戰鬥機的研製上,基本都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
後者甚至還比他要多上一些。
“我,李顧問,您不如還是等和黃之前教授他們吧,我不行的。”宋文聰急聲道。
他那點水平在李暮面前根本不夠看,拿出來自己都嫌丟人。
李暮笑道: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在發動機佈局設計上,我覺得你還是很有想法的,來說一說如何?”
他說完以後,也沒有催促,靜靜地等待著。
宋文聰看著他真誠的眼神,咬了咬牙,道:
“那我就斗膽說上一說……”
旋即,他將目前奉天飛機研究設計所那邊氣動佈局組對新機的研究情況說了說。
目前他們正在進行了20多種不同平面形狀和引數組合的新機方案設計研究。
宋文聰個人比較傾向的是雙發動機。
說到這個,他還感謝了一下那位造出3+2軸數控銑床的天工,道:
“多虧了他們,否則以我們國家現在的工業水平,雙發基本沒有太大的可能實現!”
他並不清楚天工究竟是誰,但毫無疑問,3+2軸數控銑床的出現,讓夏國的工業水平獲得了一次巨大的躍升。
最顯而易見的部分,便是尖端科研領域。
“是啊,多虧了天工啊!”一旁旁聽的關建民不由得插話道。
要不是有保密協議,他真想和宋文聰說,其實天工本人就在他的面前。
李暮淡淡地看了一眼關建民,沒有理會他的耍寶,繼續道:
“先不說能不能實現的問題,我問你,雙發動機就一定要比單發動機好嗎?”
他的話音剛落。
宋文聰張口便想說當然,不過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不對,我知道的李顧問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這個問題肯定另有玄機!”他心中暗道。
戰鬥機的單發動機不如雙發動機,這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觀點。
比如老大哥的蘇15,就是雙發動機。
雙發戰鬥機的優勢是機動性更強,載荷量大,航程遠且比較安全。
雖說也有成本高,結構複雜,維護成本和耗油量增加,對飛行員技術和起降要求高等缺點。
但總體上來說,雙發動機是要優於單發動機的。
“其實……我覺得不管是單發還是雙發,都各有優劣,只是目前來說,雙法發相對適合我們現在的情況。”宋文聰沉默了半天,終於開口道。
他既不能不回答,但又不敢回答得太篤定。
畢竟是在李暮面前,說什麼肯定都要慎重一些才行。
“不錯,但具體是什麼情況呢?”李暮刨根問底道。
見避無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