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王嫂這麼客氣,不知是什麼緣故。
王嫂手裡拎著很多東西,看樣子有些吃力,跟喬匯打過照面之後便離開了商場。
喬匯目送王嫂出了門,回過頭來跟我說:
“老同學,你說咱做個生意容易嗎?除了生意本身上的事之外,這人情世故也少不了啊!”
難得喬匯今天把姿態放低,跟我絮叨起來他的難處。
我這才明白,他為什麼對王嫂這麼客氣。
王嫂的老公是給他供應某個品牌的白酒客商。這個王老闆挺會來事,逢年過節都會給喬匯送些禮品。
每次送的還都不一樣,關鍵點在於這些禮品喬匯的商場裡都沒有。看來這個王老闆確實走心了。
供應商給客戶送點禮品,套套近乎,聯絡聯絡感情,為了能夠更好地銷售他的商品,人情世故,本來也無可厚非。
令喬匯有點為難的是王老闆的禮很重,每次送來的東西價值都在萬八千以上。他的禮物再貴重,按喬匯現在的身價也看不到眼兒裡。
他不缺這些東西。
可王老闆誠心誠意地送來,他又不好意思拒絕,畢竟雙方還要通商。
為了避免雙方的尷尬,這禮喬匯每次便都收下了。
喬匯也知道一個道理,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拿了人家的東西以後,再談判時,那嘴上就沒那麼硬氣了,很容易讓對方牽著鼻子走。
喬匯可不願意形成這樣的局面。
俗話說禮尚往來。
他便準備送給王老闆等價的禮品。可對於禮品的挑選,喬匯並不擅長。
這倒難不倒他,他給了王老闆等價的代金券。濱州商場多是日用品,誰家都用得著。他的意思也很明顯,便宜不出當家。你王老闆可以用這代金券到我的商場裡買東西,省得我再去操心費力挑選禮品。
本來王老闆送給喬匯的那些東西他也用不著,便當做福利發給了職工。福利終究是要發放的,發什麼工人們都喜歡,也算是給那些冗餘的禮品找了個合適的去處。
王老闆基本上不會親自到商場裡來的,他老婆王嫂卻是這裡的常客。油鹽醬醋瓜果蔬菜,基本上都是從濱州商場採購的,當然用的是代金券。
她家住在北郊,來回幾十裡地,她都不嫌路遠。
喬匯推測,可能她是覺得濱州商場裡的商品比別的地方好,否則誰也不會跑這麼遠來買些日常用品的。
王嫂今天是一個人來的,很多時候她會帶兩三個姐妹過來一起採購,喬匯當然非常樂見。
我起先聽著喬匯嘮叨這些事兒,並沒感到什麼特別之處。既然給了人家代金券,人家自然會到你的商場裡來買東西。
這很正常呀!
後來,我才發現,喬匯之所以嘮叨,完全是對王老闆和他老婆的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