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勵柳如春的技術改造,我專門為他開了表彰會,獎勵現金10萬元。
表彰會一開,迅速掀起了全廠技術改革的熱潮。儘管是衝著高額的獎金去的,也確實對罐頭廠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就連食堂做飯都有人搞了個小小的自動化,廚師們做飯速度快了,職工吃飯不再沒有選擇只吃一兩道菜,而變成了就像到飯店吃飯一樣,可以現點餐,只需等待幾分鐘,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這比排隊等候打飯工夫都短。
倉庫的管理硬體倒是沒有增加,而是引進了管理軟體,真正做到了日清日結,分毫不差。
處室部門辦公採用了OA模式,80%的業務不需要現場面對面交流了,線上就可以完成,連財務報銷都可以,提高了效率,降低差錯率。
限制這些技術繼續深層次應用的阻礙是職工的老齡化,知識結構的低層化,他們難以掌握更為高階的現代科學技術,這也是現實。
我並不急於求成,這些改革已經能完全能夠適應工廠快速發展的需要。現階段有這些已經足夠了。
當然,對這些研究成果和合理化建議,我也沒有讓職工們白辛苦,同樣發放了獎金,以資鼓勵。
事實上,後來我又增加了一項產品,不但受到顧客的歡迎,而且賺取了豐厚利潤。
豬肉!
空間裡的小豬崽生長極其迅速,十幾天就可以出欄,肉聯廠大大歡迎。
賣豬,我賺的盆滿缽滿。
那些聯盟批發店陸續成立之後,我先在黃土縣本店試著販賣豬肉,當然我是以批發的形式銷售的,結果那些商販趨之若鶩。
豬肉對於當前來說極其缺貨,主要是現實世界中的豬生長週期太長了。平常的豬肉都供應不上,何況我這在異度空間裡培養的豬之肉味道極其獨特。
肉聯廠也發現了我送去的豬產的肉銷售特別快,便與我簽下了長期供應合同。
廠長一句無心的話,給我拓展了思路。
“你若是每天都送上一批生豬,那就更好了。”
空間玉米小麥我可以分成10畝一塊,錯開時間收割,養豬我不同樣也可以錯開時間嗎?
每天我從黑土縣種豬場購買100頭小豬,接連不斷,出欄時間就先後錯開了。半月之後,肉聯廠每天都能收到我的生豬。
廠長又一句看似抱怨的話,讓我下定了決心,增加生豬產量。
“每天100頭,著實有點少,多來一倍還差不多。”
想多要還不容易,不僅我高興,種豬廠老闆更高興。每天買他200頭小豬仔,比一次買他1000頭更受歡迎。
後來發現,200頭豬都供應不足,我便增加到了300頭。市場豬肉價格有所下降,肉聯廠廠長讓我控制控制,供大於求反而利潤會降低的。
我適時調整供應數量,240頭比較合適,豬肉價格相對穩定。這也是黃土縣目前的平衡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