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雪沉思良久,終於還是點了頭。我這才放下心來。
她若真不幫我了,我會感到失落的,並不是因為賬目問題,那套賬目可有可無,而是從中可以看出白落雪對我的態度,她不想在這,說明跟我在保持距離,她來了,我才有希望。
一個星期我要回一次老家。一是澆灌大棚蔬菜或者是更換蔬菜秧子,以保證那些菜正常結果。二是往魚塘裡補充些魚,保證顧客們有魚釣。
從父母口中得知,前來光顧的客人每天絡繹不絕。現在範圍越來越廣了,除了本村和附近村莊的居民之外,離著百八十里地的都有人前來,就是為了摘上兩根黃瓜,幾個辣椒,釣上兩條魚。
重要的是人人都反映這裡的魚和菜跟其他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樣,不僅僅是好吃,吃了之後一天人都有精神,無論大人和孩子。
這個效果我當然心知肚明,這也正是我的貨物優勢所在。
空間裡的玉米又熟了。這一次不是30畝,已變成了50畝,如風和如雪將小島新增的面積照樣種上了玉米。
有了聯合收割機,再收割就不用一個一個地掰棒子了。如風開著收割機轉上一圈兒,玉米棒子進了倉裡,同時秸稈也打得粉碎灑到了地裡。
而如雪開著8噸的自卸車,在地頭等著裝玉米。車裝滿了,是拉到小島裡的倉庫裡呢,還是運出來送往飼料廠,這給我出了一道難題。
若是將玉米卸到小島裡的倉庫裡,往外運的時候還得二次裝車。沒有裝車工具,我還得增加裝置,增加投資。
雖說兩個機器人僅憑雙手裝車速度也很快,終是太過原始,會增加它們的疲勞程度,減少它們的使用壽命。機器人要是出了毛病,維修費用老高了,那將得不償失。
若是隨著收割車滿了就運出空間,直接拉往飼料廠賣掉,勢必會影響小島上收穫的節奏,無形中延長了收穫時間,也就是說會影響我的種植收益。
思前想後,決定買一輛剷車,專門用來裝車。
到了農機市場,還真就找到了一臺電驅動剷車,馬上買了送入空間。這樣就不會打亂如風的收穫節奏了,等它們閒下來時再去賣玉米不遲。
收完了,下一步就是耕作,又出現了新問題。秸稈還田本是為增加土地的肥力,可是由於時間太短,上一次打碎的玉米秸稈還沒有腐爛,現在又蓋上了厚厚的一層,這樣土地太軟,不利於播種。
這一次算是湊合著種上了,如風建議我考慮一下青飼料,再有了秸稈就不要粉碎到地裡了,收集起來賣給飼料廠,或者是養殖場,又是一筆收入。
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我作為一個新專案開始考慮和研究。
聯合收割機就能直接粉碎玉米秸稈,只要將其收集起來即可。收集有8噸的自卸車足夠了,只是需要多跑幾趟,既要負責收集碎秸杆,又要負責收集玉米棒子。
重點是這些粉碎的秸稈如何運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