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山出來,王默直奔王家坳的一處傳奇之地——稻田!
其實要說王家坳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不是美味的菜蔬水果,也不是堪稱絕味的牲畜,而是這一大片一大片看似平平無奇的稻穀。
王家坳的稻穀是青市最受歡迎的稻穀,沒有之一!
產量大,味道好,營養豐富……無數個標籤毫不吝嗇地貼在了這個產品上,甚至仍舊讓人感覺不夠。
每一次王家坳所收穫的稻穀,只要一經投入市場,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售賣一空,供不應求。
哪怕王家坳的稻穀基地已經膨脹數倍,但似是依然沒有達到青市的極限,被輕易吞下。
所以王家坳稻穀,甚至都成為青市的傳奇,一個永不破滅的神壇!
而對於王默來說,糧食,稻穀,這些東西的意義就更大了。
幾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把許多清晰的記憶模糊,那餓肚子時的感受,彷彿時時在身體中迴盪。
因此當王默選擇下一個目標是什麼的時候,稻穀這個名字和對應的形象瞬間就出現在他的腦子裡。
沒有絲毫的猶豫,王默抬腿就朝著王家坳最大的一處稻穀基地走去。
這時候,由於王小聰兌換出的種種超凡科技,哪怕是逆著時令也能種出稻穀來,只是因為成本,規模肯定上不去就是了。
但即便這樣,逆時令種植的稻穀也有著不小一批。
尤其是在王家坳最大也是最先進的稻穀基地內,這裡幾乎就沒有正常生長的作物。
難以想象的科學技術在這裡迅速展開,旨在培育一代更比一代精良的種子和作物。
除開王小聰開掛點靈出的精良稻穀,超級稻穀,在這些層次之間,甚至在超級稻穀之上,以人類幾乎無窮無盡的智慧,竟是研究出了幾十上百個品種!
其中,有著八種稻谷,品質猶在超級稻穀之上,連王小聰都不得不稱一聲“稻王”。
而在這裡面做出卓越貢獻的,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原青市農植科研院的顧青山顧老!
在很早以前,王小聰和顧老第一次見的時候,王小聰就有把顧老留下的想法,但是那時候的王家坳,種種條件都無法滿足顧老的研究需求,王小聰也就只能把這個想法深深埋在心底。
但是隨著王家坳宛若滾雪球般飛速龐大,各種工具科研室都建立起來,加之王小聰不斷兌換出的技術或者直接就是產品,他終於有那個底氣把人挖到王家坳來了。
非但如此,所謂大佬的朋友不一定同樣是大佬,但絕對也不會差。
將顧老挖過來之後,又順著顧老的關係,接連幾鋤頭,挖過來不少人才,極大補足了王家坳的人才空缺。
有了這些經過系統培育的超級人才加入,整個王家坳就如同被注入一汪活水,變得更加活力四射。
尤其是對於王樹根這些獨自鑽研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福音。
同時王樹根等人的理念和想法,又對顧老等人產生了很強的衝擊,二者交匯之後,就如同乾柴遇烈火般,一發不可收拾,生生把王家坳這輛戰車開的更快更急!
有時王小聰都不得不佩服自己,怎麼就那麼明智呢,將顧老挖進王家坳來,絕對是他做出的最聰明的決定之一。
否則,現在別說研究出超級稻穀之上的品種了,能夠把精良稻穀之上的研究出幾種來都足以讓王小聰感到欣慰。
可以說,顧老等人的加入,加上超凡科技的輔助,硬是把王家坳的稻穀領先世界最優良的稻穀不知道多少個層次。
如果不是擔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王家坳掩藏住訊息沒有擴散出去,恐怕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