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應對倭國的戰爭,銀子根本不是問題,大興目前缺的是精兵和好的武器,新式的隧發槍經過幾個月的製造,目前也只有不到五千把,每個月雨鑫商貿和大興商號的火槍作坊能生產的大概在一千支左右,產量還遠遠不能滿足軍隊的需求,軍隊大部分裝備的還是老式的火繩槍。
不過這已經很土豪了,遠遠不是大明和大順能比的。
大興朝廷在全國總動員,而範雨萱則是全家總動員,整個王府都被她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連楊鑫的日程如今她也插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女主人風範了。
公主也不敢跟她頂撞,如今她剛剛生了男孩,風頭正盛,公主只能靠著李香君的國色天香,這幾天把楊鑫留在德妃宮,希望能在楊鑫出征前讓自己懷上孩子,其他的一切,她都不是太在乎,任憑範雨萱在折騰。
次日,李香君寫好了討倭檄文,正在讀給楊鑫和公主聽。
果然,才女出手,就是不一樣,把倭國罵得體無完膚,從老祖宗罵起,說倭國是秦始皇兵派出去尋找仙藥的一幫童男童女建立的,出自中華,卻數典忘祖,殘忍貪婪,又無情無義,等等,只不過都是用的文縐縐的語言,當真是罵人一個髒字都不帶的,在李香君抑揚頓挫的朗誦中,楊鑫聽得樂不可支。
大明對倭國可沒有什麼好印象,最開始是倭寇襲擾東南沿海,之後又是豐臣秀吉數十萬大軍入侵高麗,可以說,李香君對倭寇的仇視,絲毫不亞於楊鑫。
楊鑫看著搖頭晃腦的念討倭檄文的李香君,問:“出使倭國遞交戰書的使者選好了沒有?一定要選個會噴的,過去罵死那個德川家光!”
李香君連忙道:“微臣這裡已經有了人選,這人名叫金聖嘆,是江蘇的名士,江蘇被清軍打下來之後,不願投靠清軍,聽說我在大興當了首輔,前些日子和幾個學子一起過來投靠了。”
物以類聚,在大明才子的眼中,如今的李香君算得是史可法的門生,她進大興當了首輔,自然有不少的文人墨客想求官的學子過來投靠。
這些人大多是來自被清軍攻下的原大明地盤,有點民族氣節,不甘心在滿清朝廷為官,而大興如今在大明文人眼中,只能算一個大明的地方軍閥,投靠大興至少比投靠大清,大順名聲好多了,一個是異族韃虜,一個是大明反賊,大興至少沒有明面上反大明,而且王妃還是大明的公主,這些要面子的儒生投靠大興沒有絲毫心理負擔,心裡跟李香君一樣的想法,還想著拉攏大興,反清復明。
楊鑫對這些人沒有絲毫好感,也沒有惡感,他連歐可立,李安博這種人都能容忍,這些清流文人更加不會在意,事實上,整個大興的高層對這些文人都不在意,大興最核心的權力機關根本就不是像大明一樣的地方官員,而是大興錢莊,大興商號,海事局,以及軍隊等等。
倒是因為大興元老級國民普遍的文化程度很低,他們佔據了大興的要職之後,都在錄用一些文人做輔助,比如剛剛程方二人帶來的隨從,楊鑫看得出來,明顯是一位讀書人,不然毛筆不可能寫得這麼快。
至於像別的穿越者那樣開新式學堂,培養大興自己的人才,楊鑫絲毫沒有興趣,楊鑫的做法是拿來主義,有錢不怕招不到人才,何苦自己辛苦去培養呢,這樣來的太慢了,他目前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處置辦學這麼複雜的事情。
楊鑫點點頭,道:“嗯,就按你說的辦吧,投靠你的文人,你看能力可以安排在地方上做個小官之類,反正你跟公主決定就好了,有好的人才也可以向本王舉薦。”
李香君大喜,有了楊鑫這句話,她就好辦很多,可以慢慢在大興培養親大明的勢力,於是連忙應諾,還試探著問:“大王,不知道微臣可不可以在大興創辦書院,還有,我大興從未提過科舉之事,難道大王不準備科舉取士,招攬人才?”
楊鑫一愣,這個他還真沒想過,思索片刻,道:“創辦書院可以,但不能用國庫和興王府的銀子,那些想辦書院的土豪多的是,你自己去拉贊助就好,至於科舉,你倒是提醒我了,薇兒,你回頭叫大興商號搞個商號出來,專門為學子們提供考試業務,當然,收費不能低,沒錢就別來考了,自己去想辦法打名聲,引得本王注意了,也會考慮使用。”
公主二人聽得乍舌,沒想到楊鑫如此摳門,意思是選拔人才,不僅一分錢不花,還要賺錢?
楊鑫這樣的魔鬼操作,公主和李香君根本無法理解,公主猶豫著問:“夫君,那些寒門學子怎麼辦?難道大興都不為窮人考慮一下的麼?”
楊鑫微微一笑,道:“我大興國小勢微,目前還沒有那個能力照顧他們,記住,你們的眼裡只能有國民,其他的人,連二等國民都不是,根本不算我大興的百姓,我大興目前就只有兩千多國民,加上他們的家屬,也不過萬餘人而已,這些人才叫大興百姓,其他人愛來我大興,我們歡迎,要走隨時可以走,我們官府只是為了治安管理,收取稅賦方便,臨時紀錄了他們的身份地址而已,不會登名造冊的。”
這種言論太過匪夷所思,駭人聽聞,以至於公主和李香君竟然驚得說不出話了,呆呆的看著楊鑫,一直以來,她們原以為國民只不過是入股大興的一個稱呼而已,沒想到,在楊鑫的眼裡,國民才是百姓,那是正真的國民,不是叫著玩的。
楊鑫看她們詫異的眼神,解釋道:“這個世界人太多,而我楊鑫能力有限,你們可以把大興朝廷理解成一個大型的商號,我楊鑫是一個實在的人,收的每一個國民,都要為他們的未來負責,保證他們衣食無憂,前途光明,子孫富貴延綿,絕不會打著為百姓好的旗號為自己謀取私利,那些不是我大興國民的人,本王賺他們的銀子,也賺的心安理得,絕不會手軟,這樣說,你們能理解麼?”
公主拍拍受到驚嚇的小心肝,道:“夫君如此作為,不是有失作為一個明君的風範?”
李香君也道:“大王這麼說,是不是太自私了一點,天下的黎民百姓都不容易啊。”
楊鑫呵呵一笑,道:“我知道他們不容易,他們得自己努力想辦法加入我們大興,成為我們的國民,我們為會盡力配合協助,只要加入了,就是本王的人了,本王會給他們絕對公平的待遇,大家一起努力,建造一個完美的國度,否則的話,本王也愛莫能助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大家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都不容易。”
二女被深深的震撼,開始認真回味楊鑫的話,一時居然沉默不語。
大興朝廷高效運轉,出征倭國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迅速,這些國民都清楚打下倭國的好處之大,關鍵好處人人有得分,那是真正的分銀子,每年直接分紅拿錢,不玩虛的,去年國民每股分了三千多兩,今年更多,近四千兩,一個三股國民每年光分紅就能拿超過萬兩銀子,還不算平時的俸祿,自己私下的產業等等,如此,不努力就對不起自己了。
如此,過了十餘日,連大清的五萬大軍也由水師從天津運抵了威海,聯軍十二萬人,又僱傭了一批上萬人的民夫負責運送輜重。
當然,真正上戰場的時候,這一萬民夫是遠遠不夠的,楊鑫打算去找高麗王要民夫,就不用自己出銀子了,威海招收的民夫可不便宜,月餉都是一兩半,還包吃包住。
全國各地都有搶著過來當民夫的,特別是訊息靈通的福建,來的人最多,擠滿了威海的碼頭,林海就是其中一員,他聽到村裡一個給江南海商做水手的村民的訊息,說的是大興準備東征倭國,所需的民夫一定很多,而且大興有最低僱工保護條例,招募的任何僱工,月餉都不得低於一兩。
這麼高的月餉對於這時代普通農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好比後世月薪一萬招工,還包吃包住,對於有錢人不算什麼,對於普通工人,那誘惑絕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