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這些,最難的要數銷售這一塊。
鄭南從承包廠子開始就在主抓銷售處的建立,老廠長也從廠裡調配出頭腦足夠靈活的職工,鄭南也親自抓了幾次培訓,可效果依然不好。
一是廠裡職工都吃慣了大鍋飯,從老廠長到普通廠職工,誰都沒有跑過銷售,腦袋裡根本沒這個概念。
二是廠裡困難那麼多年,最近更是大半年一分錢工資都沒發過,真正腦子活絡的,早都出去打工去了,根本不會死守在這個沒希望的破廠裡。
三則是目前的市場環境問題,要知道這年代可沒有後世那種集中的電器商場,而且在改制以前都是鐵飯碗,他們根本不在乎商場能賺多少錢,如果你沒足夠的關係,他們甚至都不會多看你一眼。
正是這個原因,鄭南親自帶隊跑了幾趟商場,甚至都沒能見到相關的負責領導。
其實鄭南可以想辦法用用劉主任和石老闆這些股東們的關係,這些傢伙跟快速崛起的自己不一樣,他們都是成名已久的老闆,都和王回一樣人脈廣。
可鄭南最終沒有這樣做。
原因很簡單,鄭南並不信任他們。
這些傢伙不管是第二次來要債,還是單獨入股音響,歸根到底都是衝著佔便宜來的。
如果這時候鄭南暴露電子廠沒有銷售渠道的軟肋,很容易被人拿捏的。
要知道他們以股東的身份從電子廠拿貨,所有銷售利潤是全能進他們腰包的,可要是換成股東分紅,那他們加起來才能分到33%。
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了。
到時候怕不是他們不僅不會幫自己拓展渠道,反而會跟商場和供銷社打招呼,千方百計打壓自己可能的銷售渠道,讓電子廠不得不依靠他們進行銷售,到時候他們不僅可以拿到全部的銷售利潤,甚至還可能反過來逼電子廠再交出33%的分紅。
鄭南絕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可如果不依靠這些股東,自己還能找誰呢?
半個月前還只是普通廠子弟的鄭南,就連被大伯搶了撫卹金都無能為力,現在更是如此。
不過鄭南可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他隨後拿起紙筆,一個一個的在紙上寫著自己重生以來見到的人或者可以利用的關係:李雷……王旭……王回……
最後當寫到黃老闆的時候,鄭南停筆了,並且咧嘴笑了笑。
因為總算找到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