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漢人至少不低於五千萬。
他想起了滿洲入侵。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漢民被清軍屠戮超過三千萬!
他還想起了東瀛寇入中華。
南京大屠殺。
原本金國滅宋,史書記載,也曾屠戮漢民近千萬餘人。
王霖沒有想到,在自己的執政期內,居然也出現了數以十萬計的漢民被屠戮事件!
這已經不能用仇恨之詞來形容了,而只能說是整個漢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國恥!
但除了憤怒之外,王霖還有深深的焦慮和擔憂。
金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屠戮漢民,無非是想刺激大燕發起復仇之戰。
而此事一旦曝光,必定會引起朝野上下的強烈震盪,激發起上下一致的民族憤慨情緒。
而這種情緒,將對王霖正在推進的異族人入朝為官計劃產生非常明顯的負面效應。
可想而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輿情會再次氾濫成災。
而剛剛透過文武兩科入朝入軍任職的數百異族文武官員,也將面臨著舉步維艱的局面。
那些反對異族人為官的朝中官員,必定會再次跳出來喋喋不休上表彈劾。
……
果然一如皇帝所料。
原本沉默低調了一段時日的陳梓宣等六部尚書,終於還是藉著此事再次蹦高了。
當然,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一次,陳梓宣六人並未選擇“群體性上訪”的方式,而是選擇在翌日的朝會上,六人一起,率不少六部官員,統共百餘人,拜伏在皇帝面前,強烈要求皇帝做到兩點:
其一,驅逐已經入朝和入軍中任職的異族人。
其二,整軍出關,為被屠殺的十萬漢民報仇雪恨。
見陳梓宣領著一群人跪在殿上吵吵嚷嚷,王霖心頭煩躁,但面色不變。
其實怎麼應對此事,王霖還沒有完全想好。
單純出兵挑起兩國國戰,無疑就中了金國某些人的陰謀,而此時大燕正在高速發展的程序當中,此時發動對金國的全面戰爭,會打斷這種發展程序,與大燕的大局不利。
而且,此時大燕尚無徹底滅亡金國的實力。
畢竟,抗擊金兵入侵和侵入金國本土那可是兩個概念。
三十萬金兵為了保家衛國,絕對會爆發起更加強悍的戰鬥意志來。
而且金人舉國為戰,縱然老弱婦孺,也能上馬為戰。
當然,對此事完全置之不理也是不行的。
至少,國內的情緒無法安撫。
而且,就王霖本心而言,若不對金人作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行動,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但他現在不是一個普通的大燕百姓,而是大燕皇帝。
站在他的立場上,他首先必須要考慮國家利益。
陳梓宣見皇帝沉默不語,便又慨然道:“陛下,金人屠殺我漢民十萬,如此血的教訓,足以讓我漢人警醒了!
陛下說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異族人絕不可佔據我大燕朝堂,奴役我漢民百姓!還請陛下儘快將所有入朝的異族之人全部驅逐出朝!陛下!”
董浩達、彭正寧、宮超、鄭嵐、蔣萬海等人甚至當殿痛哭流涕,大呼異族人不可信的長篇大論,說得激動時叩首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