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很清楚,施行仁政提升本地漢民地位是一個方面,另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儒教的傳播和文化浸染來凝聚整個大漢民族的民族血脈共同感至關重要。
因此王霖在燕京平定後的第一道詔命就是明年加恩科,燕雲十六州所屬讀書人均可參加來年的春闈,與大燕士子擁有同等的博取功名和入朝為官的資格。
在此之前,王霖已經命人將張魁、程遠景、周子宴三位當世大儒率聚集在真定的數千士子往燕京而來,在燕京興辦官學,擴建燕京文廟。
龐大的儒教代表團在燕京漸漸紮下根來,開辦了燕京書院,開始教授王霖所著的“四書五經集註”和“燕王讀書法”。
燕京書院的第一任院長為張魁。
副院長為周子宴和程遠景。
三位大儒的門下弟子均在書院任教。
燕京書院系遼國北院大王府改建而成,緊挨著燕京文廟。書院進門的廣場上,已經豎立起王霖的大幅塑像,當然不是以皇帝的名義,而是以王霖儒教大宗師的名義。
山東孔府衍聖公嫡系一支,也遣嫡子北上坐鎮燕京文廟。
燕雲各州的讀書士子紛紛往燕京而來,這其中還有不少崇尚漢文化的遼人,以及諸多被王霖不拘一格降人才吸引而來的異族人,甚至還有一些蒙古人。
王霖沒有強迫燕雲漢人從左衽變成右衽,更沒有把原燕雲各州縣任大小官員的“漢人”調到內地任職,再指派大燕官吏前往管理其地,而是繼續使用,這對於安定燕雲各州具有重大的意義。
王霖相信,時間會融合和改變一切。
連日來,進入燕京書院的讀書人越來越多,一時書院人滿為患。
隨後,王霖又命真定軍官學校遷徙到燕京,更名為燕京軍官學校。
對於商賈,王霖則採取了與當年在青州同等的優惠政策,鼓勵商賈經營。
一切都漸漸走上了正軌,而大燕遷都燕京已經全面鋪開,東京的朝廷機構均已在往燕京而來的遷移路上,大量的人口往燕京和燕雲各州湧來。
燕京城外的官道上,人流湧動,來自大燕各地、西域、西夏乃至海外的商隊絡繹不絕。
王霖隨後將自己儒教大宗師的稱號賜予了張魁。
並當著燕京書院數千學子,公開稱呼張魁為張聖,一下子就將張魁在文壇的地位抬升到了幾乎與張載平齊的位置。
……
九月中,蒙古十八部使團抵達燕京。
乃蠻、乞彥、孛兒只斤、塔塔爾、汪古……乃蠻部的代表正是曾被燕軍擒獲的大王子直路古,乞彥部來的為可汗管亥,孛兒只斤可汗合薩,塔塔爾部來的是那拉圖,汪古部來的卻是可汗之女塔娜。
燕軍從金人手上收復燕雲十六州,且再次大敗金軍十萬鐵騎,尤其是皇帝王霖單槍匹馬逼退完顏宗磐二十萬大軍的訊息,在蒙古各部中傳為神話,這是促成蒙古十八部全部來朝的關鍵因素。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金人最近調集大兵,隨時有向蒙古各部征伐的跡象。
十八部的使臣向王霖進獻了降表,願意臣服大燕,並向王霖進“古兒汗”尊號(即眾汗之汗)。
兩日後,金國皇帝吳乞買的使團也經古北口抵達燕京。
金國使臣照舊是完顏希尹,不過同時來的還有吳乞買的二皇子完顏宗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