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宮,大殿。
已經被王霖欽點確定入閣的閣相李綱、宗澤(掛名,統率西軍坐鎮河東)、吳敏、郭志舜、黃岐善,還有列席會議的馬擴和張浚。
作為維持朝廷運轉的高層團隊,就國號、政體、年號等事務,已經爭執了大半天了,久而不決。
關於政體其實沒什麼好說的。
王霖也有明確態度在前。
暫時而言,他無精力和時間主持政改,一應規制延續宋制,只有區域性調整最佳化。
譬如朝廷中樞,仍然設立二府制。
即設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
王霖決定參照歷朝歷代規制,中書改革為政事堂。
入閣閣相員額為五
人。
分別以不同官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政事堂。閣相又分首相、次相和參知政事的副相。
三省六部,一如宋制。
李綱為首相,也叫首席總理政務大臣。
宗澤、吳敏為次相。
郭志舜、黃岐善為副相。
至於樞密院,延續宋制。
兵權由幾個機構分管,各部門權力分散,權力集中於皇帝。
負責管理軍事有關事務的有四個部門。
樞密院負責軍令、調動和高階軍官的任免;
「三衙」統率禁軍;
兵部負責後勤事務和管理地方的廂軍;
吏部負責武官銓選。
考慮到張浚、馬擴、岳飛資歷淺薄,入相會引起軒然大波,王霖便暫決定由三人入樞密院。
當然,岳飛只是掛名。
真正執掌樞密院日常事的還是張浚和馬擴。
在今日討論的國號事上,李綱吳敏郭志舜堅持以「齊」為國號。
其意在於取新君發跡之地在齊,也寓意新皇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造中華。
其餘人,如黃岐善張浚馬擴這些人,則堅持以「漢」為國號,其意在於,新皇素有光復漢唐榮耀的宏圖壯志。
關於國號,實則歷朝歷代定國號自有遵循。
一是根據開國之君發跡的地方來定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