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
漫天下起了纏纏綿綿的細雨。
細雨如絲,天氣溼冷,正月末的江南,反倒是比冬兒更冷了。
城中這幾日接連走水,只不多時就被撲滅了。
連續起了好幾天的火,就連渾渾噩噩的睦州知州荀蘭生,都意識到了問題的不妥之處——傻子都能看明白,八成是隱藏在城裡的明教教徒在給城外送信。
王霖一直在等。
他實在沒想到,方臘的耐心比他更足。
以王霖現在的判斷,當然判斷是基於各方面資訊的匯總,方臘起事是必然的,他暫時會裹挾著周邊數縣的流民以及災民兩三萬人起事。
區區兩三萬的烏合之眾,在王霖眼中還不當什麼。
但方臘目前明顯是在等待從江南各州陸陸續續趕來的教眾,這讓王霖心生警惕。
因此王霖命宋江在清溪縣給方臘添了一把火。
所以,方臘之亂最終還是提前了大半年,在這個宣和二年正月末,以星星燎原之勢在清溪縣爆發!
方臘在睦州幫源發動叛亂,自號「聖公」,年號「永樂」,設定官吏將帥,建立政權。
方臘叛軍以頭巾區別等級,從紅巾往上分六等。
軍隊沒有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隱秘難測的事互相扇動,燒房舍,掠奪金帛子女,誘逼良民加入。
清溪縣及周邊縣人安於太平,不識兵革,聽到金鼓聲就束手聽命,不到兩日就有3萬人參加叛亂。
前日,方臘率軍在息坑打敗並殺死睦州廂軍都指揮使宋將蔡遵,氣焰一時暴漲。
而幾乎是在方臘起兵的同時,王霖關於江南民亂、方臘叛亂的八百里加急快報已經同步送往東京。
……
細雨依舊如抽絲般,鋪天蓋地的方臘叛軍漫山遍野而來,將原本不大的睦州城圍了一個水洩不通。
城樓上,荀蘭生嚇得面色煞白,雙腿若篩糠,站都站不穩了。
也不光是荀蘭生,就是守城的千把廂軍也嚇得魂飛魄散。
這主要是因為城外包著紅頭巾的叛軍人數實在是太多了,黑壓壓的一眼望不到邊,光是衝擊,就能把城牆給沖毀了。
荀蘭生顫聲道:「王爺,睦州城小低矮,難以扛得住,亂民太多,怕不有數萬人,以下官看,不如讓王爺的虎神衛保護著,咱們衝出城往杭州去,然後王爺再調集大軍平亂如何?」
王霖昂然站在那,面色卻無比的平靜。
城外叛軍雖多,但多以流民和農民為主,亂哄哄一鍋粥,毫無軍法陣型可言。
若是讓三千虎神衛鐵騎衝出城去,來回兩個衝殺,就能滅殺過半。
當然,若是讓方臘拿下睦州,形成了氣候,引得各方流民來投,那就是另外一種局面了。
聽得荀蘭生如此逃生怕死的話,王霖澹然瞥他一眼,冷道:「荀蘭生,你為睦州知州,睦州的父母官,如今睦州民亂,你不但不思為國效力,卻反而要拋棄睦州子民、獨自逃生麼?」
….
荀蘭生畏懼道:「王爺,非是下官逃生怕死,而實在是亂民過眾,不宜力敵啊。」
王霖澹然道:「你要逃,便去逃,但孤,誓與睦州共存亡!」
荀蘭生渾身哆嗦了下,再也不敢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