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一邊說,一邊把桌上的輿圖指給左凌天看。
古時,輿圖也就是地圖,在左凌天眼中與現在的地圖相差甚遠,可是在這個年代輿圖可是重要的軍機之秘。
因為想要繪製一份完整的輿圖只能透過實地勘測,透過許多準繩職規的測量慢慢拼湊出以一副輿圖,尤其是輿圖距離的測量幾乎要經過人的步步測量,最終決定合適的比例。
左凌天看著桌上的輿圖附和道:“確實如此,揚州至邊關如此遠的距離沒有穩定的保證,想要把庫銀送到邊關幾乎不可能。”
忽然,話鋒一轉,左凌天在地圖上的邊緣畫出一道線:“這樣如何?”
林如海看著左凌天畫出的一道線,也是瞬間明白過來,眉頭緊皺說:“你的意思是要走海路?”
“對,自前朝開始就已經開闢海運,如今海運已逾百多年,航線也愈加成熟,而且我朝海上平穩,沒有能夠劫掠海運的。”
聽完左凌天的解釋,林如海反對說:“凌天,你的主意我也想過,可是揚州並不靠海,入海需要走江道入海,而且江路上的水匪不說,即使到了海口那裡又能找到合適的船呢?'
現在大燕的邊防線設在山東一地,大抵的形式比北宋好些,算上剛剛收復的山東,其實大燕在北方的領土並不算多。
從揚州到北方的邊疆附近,有海路但是其實價值不大,所以長期以來也沒有什麼商人熱衷於海運,所需貨物依靠南方複雜的水路就已經足夠。
想要在海上行駛,需要的船可不是南方水道上的小船,其能夠製造的地方就十分的稀少,難道為了一次運送銀兩就造出幾隻大型的海船不成。
林如海搖搖頭,只道不行。
左凌天也清楚,現在能在海上行駛的大船,而且有資格擁有海船的,除了作為皇商的薛家,恐怕也只有作為大燕主人的朝廷。
而且,薛家如今只想守住自己的本錢,不停的收縮生意,如今只剩下為京城於金陵的幾處生意。
想要借勢不可能,那隻能把主意打到朝廷的身上。
左凌天說道:“伯父,朝廷的天寶和尚是不是要回來了?”
林如海聞言,陷入思索隨後笑道:“對啊,天寶和尚,這位出海近七年,最近派人傳回訊息已到南海郡,隨行船支眾多也夠了。”
至於江道上的水匪,林如海絲毫不在意,相比運輸的難處,水匪還真算不上大難題。
至於兩人說的天寶和尚,並不是真的和尚而是朝廷的一名官員,由於大燕在北方的戰事過於膠著,多年前上紙主動請纓出海尋找解決辦法。
因為光頭的緣故,人們帶著對他的期盼所以給了他一個天寶和尚的稱呼。
更重要的是這位天寶和尚還是科舉出身的武官,所以在武將當中屬於新貴,與勳貴世家聯絡甚小,所以朝中不管那一方都極盡全力的想要拉攏他。
如此才能如此順利讓其出海尋找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