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沒吃完的獵物,也讓她醃醬出來放在空落落的地窖裡,等農忙時取出來直接就能食用。
忙完家裡的一攤活,周奶奶很快投入了耕種大業。
路薇也恢復了之前的生活作息,上午找羅玉婷學習,下午到田裡陪周奶奶工作,不同的是,祖孫倆再也不用謹小慎微的過日子。
家裡沒有那兩口子肆無忌憚的浪費,剩下的糧食日用和錢票完完全全能供一老一小熬過冬天。
五月中旬左右,家裡兩隻母兔前後腳生了一窩小兔。
一共十七隻小兔子,因為發現的晚了被壓死了一隻,周奶奶挑出三公三母留作種兔,剩下的兩對送給了羅玉婷和雙胞胎,一對送給了李嬸。
個人養殖還處於禁止時期,用的是讓孩子玩的藉口。
這兩家在她病中時常來幫襯,小兔子抵不了這份情誼,不過是一點點心意。
最後四隻稍養大些,做成醬兔肉,送給了偶爾幫著做了幾次飯的姐妹和支書羅成青。而那幾個將她送到醫療站的小夥子,則早先一人送了一碟子醬肉。
其實村裡人互相幫襯一把是時有的事,但周奶奶性子如此,本不愛求人欠人情,所以儘量會把事情做的更加面面俱到。
家中偷養的兔子一多,小路兩側的乾草不夠吃,路薇的日常又增添了一樣,和奶奶到林邊打野草。
周玉婷家的兔子分開養了,村領導可不敢大張旗鼓的搞資本主義養殖業。偶爾讓兔子生一窩,滿足一下自家人的口腹也就罷了。
倒是李嬸,也偷摸養起兔子,但她養不住,兒子們一從學校回來就想著殺了做肉給兒子們吃。
七零年代物資雖匱乏,卻比饑荒時天天吃不飽要強多了,周奶奶留下的種兔生了不少小兔子,到後來數量太多,她偷偷去鎮上以物換物。日積月累下,空空的地窖被逐漸的填滿了一半。
祖孫兩最喜歡的便是在盛夏窩在涼爽的地窖裡數餘糧……
周奶奶心靈手巧,隔兩天就變著花樣給路薇做些費事且精巧的美味,吃的方面再也沒有虧待過孩子。
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到了第三年的夏天,不滿七歲的路薇在奶奶的精心餵養和羅玉婷的加餐下,簡直像是脫胎換骨。
那小肌膚白裡透著粉,明顯營養不良的小身板往上竄了好幾竄。之前的舊衣服尺寸放了兩三次,長衣長褲已經全部變成七分裝。
這年的夏天村裡破舊的牛棚有了人住——京裡來的兩老三小,上面說是讓他們到小羅村改造改造,破除四舊,爭取獲得新生。
兄妹三人姓李,大哥李煜十二歲,二哥李諾十歲,最小的妹妹李涵八歲,都是長的白白淨淨,輪廓清秀,一看就知道是親兄妹,而年紀大的老夫妻是他們的祖父母。
村裡好多孩子對四舊的概念比較模糊,但不妨礙他們看熱鬧和隨大流的欺負人,淘起氣來,往牛棚裡扔糞球的噁心事也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