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珠與賈瓊對視一眼,又同時看向薛蟠,心中不由想到,這腦袋也不笨啊,只是思考的角度好像與人迥異。
賈瓊甚至想起了前世的段子與皮友,皆是腦洞清奇之人,往往想人之未想,角度刁鑽,待理解其所言所語,又不由會心一笑。
正在這時,沈自徵突然從座上站起,雙手相擊,一臉瞭然又含了些興奮的說道:
“難怪師弟言說是小故事,又含著警言警語。這與典故一般無二,縮事成語,當引為美談。不若師弟再與我等說上一兩個如此典故,如何?”
聽到此言,賈瓊自不會拒絕,看了看眾人,又轉頭看向薛蟠。不由嘴角含笑,遂說道:“既然二師兄說到典故,那我就說個關於戰國策的典故,亡羊補牢,我將其簡化成小故事言於大家聽,如何?”
眾人見其還特地看了眼薛蟠,知曉其想用典故點一點薛蟠,遂皆附和‘可以’。
賈珠還特地看向了薛蟠說道:“文龍表弟,你需認真聽你瓊三哥的典故,過會與表兄說說你的看法。”
待薛蟠點頭後,賈瓊看了看仍抱著自己大腿的薛寶釵,又從新看向薛蟠說道:
“從前有一個牧民,養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一隻。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裡鑽了進來,把一隻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裡鑽進羊圈,又叼走了一隻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文龍表弟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樣的感受。”
場中眾人,皆是面帶微笑的看著薛蟠,他們俱是瞭解過這個典故的,這薛家兄妹兩人或未了解過,一個只顧著高樂,不願讀書。另一個看著是個願意學習的,卻年齡太小。
這個典故出自《戰國策楚策四》,原文為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說的是,戰國時楚國大臣莊辛勸誡楚莊王的事情。結果楚莊王不聽,將莊辛趕出楚國,後連國都都被人佔領,又去求教莊辛。後莊辛與楚莊王迴歸楚國,對其言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用以勸誡楚莊王。
此道理簡單明瞭,難道這薛蟠還能又如方才說出什麼驚世之言否。
薛蟠見眾人皆看過來,也不由笑道:“這有何難,我若是這牧民,我絕對不會補牢,我會找人佈下陷阱,待狼來,直接殺了吃肉,一勞永逸。”
說完不由看向眾人,見眾人一臉的目瞪口呆,更是得意萬分,哈哈笑了起來。
看著兀自笑著的薛蟠,賈珠與賈瓊還並沈自徵,不由互相對視。這不笨啊,只是無人引導,這方法十分符合兵書陣法,“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引蛇出洞而斷其歸路。”
想到這裡,賈珠遂說道:“文龍表弟,不若我與姨媽說一聲,你就住我府中與我讀些兵書陣法,習練武藝,此事極為高樂。
我府中有一高人,一跳三丈高,能拳打猛虎,腳踢蛟龍,端是厲害無比。”
PS:第二更,還有一更。
未複檢,有錯誤請留言,作者碼第三章了。不然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