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藤蔓有些地理之別,不完全適應於我國之土力,需加以改良,吾原想待日後有能力之時,以盡人力,未曾想叔父已有行之,此乃小子心中之願也,吾不能代表天下人,僅代表小子個人與叔父行禮。”
眾人聽聞此言,先是觀賈政之色,後又想起存周也不知今日可遇徐光啟,倒也盡皆釋然的看著賈瓊。
徐光啟亦是思到此處,遂也目不斜視的看著賈瓊,說道:“好,不曾想汝也有此志向,不過汝可不必學吾,吾早來半盞茶時間。
你師也與我談起你,又言說,你僅用一年多,就達到存周大公子五年之努力,本身存周的公子就是一天縱之才,這就更為難得。
你若有向民之心,定當奮起努力,日後也好官居高位,多為百姓著想,方為正道。”
看著徐光啟眼中毫無任何異樣情緒,賈瓊知曉這是徐光啟最客觀想法,也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眾人略過此事繼續敘舊,後又談起經學,且房中眾人,皆算是有一定的文學底蘊,所以也是相談甚歡。尤其李守忠更是國子監祭酒,學問自然極好,然徐光啟也不遜色太多。
不過今日賈瓊最大的發現,還是賈政與幾人交談,竟也是旁徵博引,不落下風。
不由又想起,原著說賈政只知清談疏於庶務,是真不會還是不屑,賈瓊不得而知。
賈瓊此次聽幾人談經也是獲益良多,曾經不解之處,也是茅塞頓開。偶爾瞥向賈政的目光中,卻未曾發現任何端倪,一如平常。
賈政府上的清客,賈瓊倒未見過,若是都如今日之幾位大賢一樣,那說明賈政此人也是個高人。若是那些清客是些庸人,那賈瓊就不能想象賈政為何要如此了。
桌上的茶香瀰漫在書房之內,沁人心脾。其實非什麼多明媚之味道,只是茶本身的純樸香味,在空氣裡慢慢地渲染著。
賈瓊看著身邊的幾位高士,談笑間往往讓人生有如沐春風之感。
正應了那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賈瓊賈珠也不對話,手端香茗,傾聽幾人貪談吐。
正在這時一中年僕從打外邊進來,立於屏風旁邊等候通報。
“老爺,外邊已準備得差不多了,香案已經佈置妥帖,桌椅業已擺設好。”
“你先到前面去,我們就來。”李守忠回道
僕從點了點頭,退出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