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看似被扶持,然而,道門本就更提倡道法自然,順勢而為,而不是斂財,雖然道門中也有歪瓜裂棗,但是比起大唐第一地主的禿驢們,還是要好太多,當然更重要的是道門中真正的精英已經基本被吸納到了禁軍之中,所以道門在民間的影響並沒有擴大。
至於,盛極一時,甚至可以逼迫李唐的皇帝退位的宦官集團,則已經徹底退出了大唐的政治舞臺。
宦官們之所以可以盛極一時,那是因為機緣巧合之下他們掌控了朝廷手中最強的野戰兵團神策軍。
隨著神策軍的煙消雲散,宦官的權力還是來自皇帝本身,以李誦對宦官的厭惡程度,宦官集團被剷除順理成章。
只不過,宦官集團可以被剷除,但是其他的力量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相比較權力完全來自皇帝的宦官,其他的力量來源和宦官有本質的不同。
關隴勳貴本就和以武立國的李唐休慼相關,可以說勳貴強則李唐強,勳貴弱則李唐弱,勳貴墮落為寄生蟲,那麼李唐距離徹底垮塌也就不遠了。闌
而山東世家、門閥、豪族一個個則更是傳承千年,更重要的是他們掌控了儒家學說的解釋權,佛門、道門則是源於ZJ的。
當然,這些東西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意義並不大,只不過,李誦退位成為太上皇之後的表現太過驚人。
出手的次數不多,但是每一次都切中要害,出手是又穩,又準,又狠,以至於到了後面,只要太上皇還在長安,根本就沒有人敢作妖,別說作妖,就連太上皇李誦的話都沒有人敢於反對。
李誦帶著郭戎東出長安,除了救援草原上的大長公主,也未必沒有引誘長安城內的不良分子作亂的想法。
只不過,李誦自己都沒想到,帶著郭戎繞著大唐走了整整一圈,不僅沒有引得不良分子作亂,反而使得自己的威懾力再次提升。
等到李誦重新返回長安,郭戎主導的四軍十二衛的禁軍已經形成框架,李誦可以毫無顧忌動手的時候,無論關隴勳貴還是山東豪門都老實的很。
在他們表面上臣服,沒有什麼直接謀反,外有吐蕃遼東,內有河北藩鎮的情況下,李誦還真就找不到將他們連根剷除的機會。闌
無法在自己有生之年剷除大唐的隱患,也成為了李誦臨終之前最後的遺憾。
只不過,有些東西真的是時也命也。
太上皇李誦率軍進駐陳倉原本只是希望發揮餘熱,作為一個安全閥的存在,結果沒想到,這個安全閥竟然真的發揮了作用。
對於李誦來說,吐蕃人帶來的是危機的同時,未必就不是一個機會,一個將長安的隱患,連根拔起,徹底剷除的機會。
只不過,李誦雖然有了想法,但是這個想法能不能實行,或者說敢不敢實行,還是要看李純的決定。
而李誦能做的只有一點,在陳倉……
幸運的是,李純或許沒有李誦一樣難以複製的經歷,但是李純本就不是庸才,更是一個心懷天下,野心勃勃的皇帝。闌
從一開始,知曉吐蕃人從大散關入寇關中的訊息的時候,李純就做出了李誦幾乎一模一樣的決定,只不過,當時的李純對自己還沒有足夠的信心。
正是李誦的最後一封信,為李誦帶來至關重要資訊的同時,堅定了李純的決心。
只不過,李誦,李純父子的想法,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到,即便想到
了也未必有人敢相信。
事實上,如同李誦、李純父子右衛信使抵達長安,將吐蕃入寇的訊息傳入長安之後,長安城內的牛鬼蛇神、魑魅魍魎幾乎是進入了癲狂的狀態。
被豢養在長安城之外的刺客、細作、死士,被重金僱傭的殺手、遊俠兒,各種各樣居心叵測的投機者和野心家,開始蜂擁朝著長安湧來。
金吾衛的下場鎮壓,長安禁軍的拔營,更是在表面上讓長安城幾乎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所有居心不良、野心勃勃之輩,悄悄的拿出了他們隱藏的重甲、強弓、勁弩、陌刀,準備開始了最後的狂歡。
從大散關吐蕃入寇訊息傳來,魑魅魍魎們準備,醞釀,籌劃,串聯了整整三天的時間。闌
禁軍主力已經離開,但是長安的空虛定然不會持續太久,而且,魑魅魍魎們已經從各種途徑確定,為了彌補長安城的空虛,京兆尹已經受命從長安市民中徵召民壯,補充長安城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