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期李靖改革之後遺留的戰術和戰法在這個時代依舊是先進的,以李靖改革為基礎編制的軍律也是唐軍戰鬥力的保證。
但是在場的每一個精英都知道,這依舊先進的戰術其實已經成為限制唐軍戰鬥力的因素。
可是,在現有戰法夠用的情況下,沒有人敢於貿然大範圍變現有的戰術,然而今天郭戎所帶出的東西顯然就是對李靖戰法的大規模改良。
雖然不見得所有改進又獲得了認可,但是郭戎所表述的理念和思路,得到了這些軍校和將軍的一致認同。
與郭戎接觸比較多,參與過郭戎新軍編制思路的範希朝,更是對郭戎解說是讚不絕口,還指出郭戎變革思想啟發,來源是幾天前兩支神策軍交鋒,算是完成了郭戎整個思想的閉環。
隨後在李誦、李純、閻卿驚訝的目光中,原本只是郭戎的講解,突然變成了一群精英將校依據郭戎新軍建設的思路,對於唐軍現有編制和戰法的探索。
平心而論,就算郭戎真的懂什麼是合成營,以唐代的情況也不可能真的複製。
但是在郭戎的啟發之下,在一大群精英的討論之下,李靖昔日的戰術和編制被升級。
這直接導致的就是郭戎建軍的計劃被升級,事實上郭戎受命組建的新軍成了今天討論成果的試驗田,如果半年以後新軍能夠讓人滿意,李誦將把成果在禁軍推廣。
雖然成了試驗品,但郭戎並沒有感覺自己吃虧了。
首先,郭戎的新軍中,以團為單位,每個團增加了一個著輕甲,裝備工兵鏟、斧、錘等武器的多功能步兵。
平時這個隊負責所在團的營地搭建,防禦設施準備,戰鬥的時候則負責重步兵和重步兵之間的間隙,勝利之後憑藉輕裝的優勢進行追擊。
郭戎給這個新的以工兵鏟為主武器的兵種起名為工兵,這個新的名稱獲得了太上皇的首肯。
為此,李誦和李純將從將作監和工部抽調大量工匠對郭戎的工兵進行培訓。
第二點,李誦給了郭戎兩千騎兵的編制,但是說實話,這個1:5的比例在唐軍中真的不算高,考慮到實戰因素,對上同樣以唐軍為主的藩鎮兵,騎兵除了勝利之後的追擊真的沒什麼用,至於到了塞外,走到哪裡徵召到哪裡就好。
郭戎最終將兩千騎兵換成了500負責衝陣的具裝騎兵,500負責偵查的輕裝騎兵。
好處就是,郭戎將獲得整整五百套具裝騎兵的裝備,以及額外兩千匹戰馬的補償。
第三,好幾個神策軍的軍官動心,希望加入郭戎的新軍之中,為了更好地強化郭戎的戰鬥力,李誦表示會在對神策左軍的甄別徹底結束之後,優先選拔一百從軍三到五年的戰兵進入新軍中擔任伍長、什長等低階軍官。
至於第四點是其他人離開之後,李誦給郭戎帶來了一個額外的驚喜,他給郭戎配備的將領是大唐名將李晟的第八子李愬。
不過鐵憨憨一般的郭戎卻差點失去李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