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海洋種族,在平常的情況下,身體密度要高於海水,在不運動的情況下,身體會自然下沉。
相對來說,地行這種透過電解制造氣體的手段,接近於硬骨魚常用的魚鰾,他只需要控制收縮放鬆氣囊壁的肌肉,就可以達成魚鰾式密度調節和浮力控制。
同時,因為地行能夠製造“重水”比起一般的水都要沉重的液體,也可以做到如軟骨魚一般的密度和浮力。
地行反覆地嘗試了這幾種不同的方式。
對於能夠利用水元素和生物電的雷潮龍來說,它們那沉重身體能夠兼併充氣魚鰾和水元素動力兩種手段,來實現沉浮。
而對於無法使用水元素的棘掠龍來說,魚鰾魚泡就是它們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密度調節方式。
而且,體內的空腔也是良好的發聲器官,比起在空氣中活動時,更能夠發揮它們的效能,也給它們的次聲波發射提供了良好的放大室。
不過,比起這些......
隨著他以體內氣囊為反應腔室,製取氫氣和重水,地行發現了一個問題。
畢竟,碳基生物常規的各種呼吸代謝,離子反應,都和水相關。
而隨著他體內重水逐漸替換常規輕水,細胞分裂的速度,在不斷減慢。
在粗略估計接近90%、接近95%的時候,他的一部分器官的細胞分裂,停止了。
對於這個結果,地行略有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
前世的生物,只要四分之一以上水被替換成重水,身體的各項反應基本都會逐漸停擺,細胞分裂自然也因此停滯。
地行的身體,雖然說是以“生命力”為核心,不是以“離子穩態”為核心,生物電之類的器官停擺,並不奇怪,但其他的器官為什麼會全部停擺?
因為他的身體還是大量的碳水結構?
他感受了一下這種狀態。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赫然發現,自己的生命力,依舊能夠正常流轉.......甚至,更快了?
甚至他體內氣囊儲存的風元素,還有被吸水時一起吸進來的水元素,都變得更活躍了。
這點,是讓地行最為意外的事情。
理論上說,重水的緩衝......
這個時候,地行想起了一件事。
相對普通水這種“輕水”,重水的確沒有放射性。
但是......
超重水有。
常規氫,只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
重氫有一個質子,一箇中子,一個電子。
超重氫是一個質子和兩個中子。
一般人對於α衰變,β衰變,γ衰變和對應的射線可能不瞭解,但對比來說,就很容易理解了。
α衰變,放出兩個質子和兩個種子組成的原子核,可以叫它α粒子或者氦,所謂α射線,就是一連串的粒子束。
β衰變,放出或虜獲一個電子,這些電子流就是β射線。
γ衰變就更簡單了,沒有粒子放出或吸收,只是不同層級的電子跑錯到不同軌道上。
這個可以類比為兩個磁鐵,距離1米是一個軌道,距離2米第二個軌道,從軌道1跑到2就是γ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