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相較於其他,這個實驗相當危險。
他需要從“衰變”開始,慢慢過渡。
核反應,前世和他同一個時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所瞭解,衰變的話,同樣。
核裂變,本身就是一種衰變。
但往往提到核裂變,大眾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把其和“衰變”區隔開來。
以“強弱”這個模湖的標準作為區分。
但地行要進行,也的確是從這上面進行。
就好比“常規的”電磁輻射和“有害的”電離輻射的區隔那般。
而核裂變的核輻射,也就是衰變的放射性輻射,那些“有害輻射”,大多數情況下指的就是電離輻射,生物會受到電離輻射的“直接傷害”。
而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光子等粒子,儘管不是直接的,但也屬於衰變的放射性輻射的一部分。
首先,巢龍們需要能夠抵擋這種“低程度”的放射性影響。
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似乎是生物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抵抗輻射,恰恰是各類生物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別把紫外線不當輻射。
還有......
為什麼具備天然放射性物質的地區,還有生物存活?
為什麼,前世那些受到核輻射影響的地區,植物、真菌、細菌能夠生長?
能夠抵抗一定程度輻射的生物,是存在的。
防輻射的物質,也並不是什麼稀缺的、不可能自然產生的事物。
它有一個耳熟能詳的稱呼。
黑色素。
如果可以,白石會選擇“冰元素”。
它吸收能量的性質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要超過黑色素的,但如果沒辦法突破生命力不能和更多元素共存的問題,那麼地行也只能轉而求其次。
他會同時進行這幾個方面的嘗試。
這個世界,這個星球,只是也只能是終極生物的第一級階梯。
遠比這個世界更為廣袤的宇宙空間,才是地行追求的。
這裡,只是巢龍們的搖籃。
但是......
他也很明白。
如果在搖籃之中就止步了,那麼,就更不用想那片廣袤無邊的星空了。
巨大的血色巢龍,將目光投向了海洋的方向,巨大的龍眸上瞬膜左右開合:
“寄生和共生的生態位,在陸地上比較順利,但是,在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