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特化:操控血液lv3:血液攻擊+15%,防禦+15%,生命30%。
血液的“生命能量”具備3個基礎等級。
能量屬性轉變為“生命”,對生命屬性的攻擊抗性+30%。
根據血量比例的多少,有血液流經的部位獲得屬性增長,警戒、敏捷屬性最多增加30%,攻擊、防禦、耐力屬性最多增加15%。
消耗血液儲存的生命能量使用,使用後,可主動控制血液,並可透過血液汲取和容納其他目標的生命力。
——“雖然控制血液變形並不是什麼稀奇的研究方向,讓血細胞具備神經細胞的資訊傳遞功能也並非難事,但將血細胞徹底轉化為神經細胞,並將記憶以遺傳物質的結構形式儲存,不得不說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而精靈利用生命力,隨意將自身已分化細胞快速逆分化和再分化的變形研究已經相當成熟,變形為多頭生物,讓自身具備多個大腦的結構技術也足夠穩定。
這種有著極大風險且粗暴的技術路線,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精靈的生命力已經不適合這個方向了。
成熟的技術路線,也意味著難以轉向的慣性。”】
看著這個標籤,尤其是標籤之後的註釋,地行陷入了沉默。
精靈的技術?
看著註釋裡的語句,他愈發感覺,自己的這個所謂“主核心”,就是某個“生化基因實驗室”裡的儀器。
尤其是描述“血液神經化”、“記憶以遺傳物質的結構形式儲存”的語句,讓他不由得聯想到另一個世界的一句網路流行語——
把記憶刻在dna裡。
把記憶刻在dna裡是否可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雖然只是一句梗。
但是,對於生物科學領域,記憶與遺傳之間的關係,包括把某些特定資訊寫入dna,也早已有人嘗試過,只是並未成功——
畢竟,連定向向活體生物植入某些記憶的技術都還未成功。
但如果要涉及,前饋控制系統也就是條件反射,還有非條件反射、DNA的甲基化、表觀遺傳學等方面的技術知識,已經探出了基本的方向。
終點有多遠,誰也不知道,地行當然也不知道。
然而,地行也沒想到,會獲得這樣的標籤,將這個原本離他相當遙遠的話題帶到他眼前。
如果不是“生命30%”的負面效果,這個標籤,看上去可以說是相當好的標籤了。
先人工演化迭代幾次,看看能不能降低這個負面效果吧。
做出決定之後,地行的視線掃過其他的那幾具人類屍體。
但是,可惜的是,他並沒有發現同樣的標籤。
這個素材,目前還是個孤本。
不過......
看上去,這個標籤似乎可能比較適合“血龍種”?
血龍種,就是他原先的一個粗糙構想,一個主打肌肉和內臟器官方面研究的巢龍演化支,目標生物是軟體動物之類的生物。
後來,在發現那些像是前世奇幻作品裡的精靈,被他在圖鑑裡命名為“變形精靈”的生物之後,他加了一些規劃,打算讓它們主打研究“變形”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