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翅龍】數量9,目前分散在龍巢周圍,依靠體型較小的優勢,偵查警戒。
【淵龍】數量21,15只在沼中島地下,6只在現在的龍巢周邊幹活,修正地面。
【鎧龍】數量6,1只和淵龍在一起,5只正在孵化中。
【沼龍】數量10,位置,龍巢旁邊的小河裡,一半順流而下,一半逆流而上,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東西。
【王龍】數量7,都是恐龍人姿態,蜥蜴人體態的5只,精靈體態的1只,人類體態的1只。
加起來一共81只,龍巢這邊65只。
只是,地行還是有點糾結。
雖然現在他能夠透過擴充套件核心,遠端採集化石素材,然後在這邊孵化。
但是,炮灰一直用恐龍,是不是有點太浪費了?
儘管可以把死去恐龍的屍體回收,再孵化,甚至可以做出類似把死去恐龍的屍體分成兩半,分別孵化——
就算屍體完整度和標籤等級掛鉤,不完整的屍體素材用來孵化會導致標籤等級下降,但是素材會變多啊。
地行一開始嘗試這麼操作的時候,也有些意外能成功,但仔細想想,又覺得這種操作沒有什麼問題,也不覺得是bug——
生物的骨骼,無非是生物自身合成的器官組織結構的一種,無論是血肉和骨骼,都是在生長過程中不斷變多的。
割掉一塊肉,可以再生,骨頭損傷,膜化成骨和骨骺成骨都可以補充。
說到底,生物本身也是個精巧的、擁有自我修復功能血肉機械。
本來,他還擔心素材不夠的問題。
但是,發現可以這麼操作之後,只要有一隻恐龍,他就可以製造出無數只同種同類,只要時間、能量、食物資源足夠,那麼可以變成幾十幾百幾千幾萬只,指數級增長是沒問題的。
然而,他最缺的,就是時間、食物資源和能量了。
哦,還有就是,基因都來自同一個個體,基因多樣性可能會有點問題。
但是......都存在寫作“人工演化”,讀作“血肉重塑”的手段了,多樣性,多演化個十七八九輪就完事了。
比起這些,他更好奇,核心是走了個什麼流程,才能把化石轉化為素材,可以用於克隆製造之類的方面?
帶著自己穿越到這個世界的這個核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還有,那些標籤上的註釋,到底是誰寫的?
那種語氣和習慣......儘管莫名眼熟,但地行可以肯定,他沒寫過。
&nod的時候,為啥不設定為一秒就演化完成呢?
如果自己真的設定為一秒就演化完成,在這個世界,能夠實現嗎?
&nod編輯器,到底什麼來頭?
自己,到底為什麼會穿越過來你?
只是因為“巧合”?
晶瑩的蛋殼中,地行的思緒浮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