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恐龍不一樣。
恐龍爪子的基礎結構,就是骨頭。
比較近的原因在於行走方式。
蹠行,腳掌貼地。
趾行,腳趾貼地。
蹄行,趾間或者說“指甲”貼地。
貓科動物等等動物行走用的腳足,都是腳趾,而它們的指甲,它們的爪子,是會不斷生長的,就算斷裂,也可以再生。
而恐龍不一樣,恐龍的爪子的基礎支撐,是骨骼。
當然,它們並不是沒有外接保護。
它們的爪子上,有著角質鞘結構。
殺過雞的童鞋應該能記得,雞爪上會套著一個形狀類似內爪的“套子”。
用一個粗糙的比喻來說,恐龍是戴著拳套,而獸類是拿著武器。
如果還要細分的話,實際上這層“爪子套”的成分和“爪子”的成分也有區別,角質鞘的話,更接近於牛羊的角。
不,從命名根源上來說,之所以叫“角質鞘”,或許就是因為它們首先在牛羊之類的生物的角上被確認。
這隻西風龍,它的前肢,這特化成鉗子的結構,也是一樣。
前肢的趾骨特化成了鉗子的形狀,而在鉗子的外面,還套著一層角質鞘的鉗子,堅硬無比。
除此之外,它的尾巴,還有一塊特化的、宛如蠍子毒刺的空心角質鞘結構。
那是屬於它,屬於這隻西風龍的毒刺。
能夠在它的尾巴刺中目標的時候,向目標體內注入毒液。
總體上,怎麼說呢,它現在的形體,和蠍子變得有些接近了。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挖掘】這個標籤在它身上,地行也覺得把普洛諾蠍給小盾龍做素材比較合適。
不過也沒差,小盾龍最終是要走【械龍種】路線的。
他看了一眼標籤。
【生命lv2】、【陸生動物lv2】、【淵龍種(未完成)lv1】、【螯肢lv1】、【植食性lv1】、【穴居lv1】、【挖掘lv1】、【獨行lv1】、【毒刺lv1】
它在人工演化的時候,也獲得了新標籤,但是,【螯肢】、【毒刺】、【外骨骼】、【震動感知】這幾個標籤,它沒有獲得外骨骼標籤,而是毒刺。
地行最想讓它拿到的,其實是【震動感知】.......
至於淵龍種......
【淵龍種(未完成)lv1:全屬性+5%,警戒+5%。
處於地下環境時,臨時全屬性+5%。
處於黑暗環境時,獲得額外視野,因黑暗環境帶來的警戒值削弱效果上限為20%,命中率削弱效果上限為20%。
——“鬥獸客們喜愛的傳奇生物,然而,這個恐龍分支,已經高度適應了地下環境的生活,它們的眼睛能夠捕捉到最微弱的光線,它們也能夠找到最稀薄的味道,它們隨時準備著從地下冒出,向著出現在警戒範圍內的一切敵人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