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崑崙,南軍駐紮六營,合計是五十營。”
“如果需要調派,只能從雲南和交趾各調派一營。”
李長庚提議著,而他的提議似乎也不錯。
畢竟雲南和交趾在當地還有幾萬兵馬司和衙役,況且現在雲南和交趾都是漢家人口占多數,戰時可以迅速招兵,不用維持四營的兵力。
“既然這樣就按這樣辦吧,記得提醒吳三桂,反抗者若不接受王化,盡逐之。”
朱慈燃頷首認可了李長庚的建議,李長庚見狀也回禮表示知道該怎麼做了。
他不再言語,倒是孫傳庭見他說完,當即作揖開口道:
“四月,北鎮撫司歐羅巴千戶所傳來訊息,弗朗擦(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薨逝,由其不滿五歲的幼子繼位,稱路易十四。”
“眼下,弗朗擦的首相黎塞留和國王路易十三相繼去世,弗朗擦貴族重新活躍起來,其國內親王孔代形成黨派。”
“由於路易十四不滿五歲,故由太后奧地利的安妮攝政,但是掌握實權的是黎塞留的忠實接班人馬紮然。”
“馬紮然不僅是路易十四的首相、同時也是他的教父,其人位尊權重,因此臣估計弗朗擦內部會爆發黨爭。”
“此外,暗厄利亞(英國)也爆發內戰,無力參與歐洲局勢。”
“因此,一旦弗朗擦爆發黨爭,加上弗朗機得國朝相助,恐怕歐洲局勢會在轉瞬間反轉,弗朗機等聯盟會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臣故而請問殿下,是否還要參與歐洲戰爭,繼而讓戰爭延續下去。”
自從大明疆域變大,加上諸如洪承疇、孫傳庭等一眾軍功起家的文臣入閣以來,大明的政治問題就從最開始的地緣政治變成了世界政治。
當初僅僅能影響東亞的大明,此刻正在影響整個世界。
因此,是否讓歐洲戰場延續下去,是孫傳庭提出的議題。
“馬紮然獨木難支,弗朗擦的黨爭不會太過嚴重,因此在戰場上只有可能失利,不太可能失敗。”
洪承疇開口了,他一開口就篤定的說出了弗朗擦不會輕易退出戰場,並緊接著說道:
“眼下羅多里(瑞典)國王在中歐戰場勢如破竹,弗朗機的盟國節節敗退。”
“臣判斷,羅多里的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會努力創造機會吸引更多弗朗機軍隊,給予弗朗機重創。”
“臣觀其歐洲,自路易十三死後,能與此人一較長短的國王和將領的再無其它,加上其國兵馬精銳,弗朗機必然要在此人手中吃一個大虧。”
洪承疇的政治和軍事都十分優越,他從政治判斷法國不會陷入影響戰場的內亂,因為路易十三和黎塞留打造的大好局面,不容任何一個法國人放棄。
另外,他從軍事角度來分析了歐洲的戰場,
可以說,現在的古斯塔夫二世的個人能力,和其麾下瑞典軍隊的素質,加上大明為其裝備的大量燧發槍和火炮,瑞典軍隊幾乎獨佔鰲頭,以至於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軍隊在面對他們時節節敗退。
這種情況下,只要法國守住底線,那新教聯盟依舊還能佔據戰場優勢。
因此對於歐洲戰場,洪承疇的態度就是不用擔心,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到該結束的時候。
洪承疇的話說出後,贏得了孫傳庭的點頭認可,而朱慈燃見孫傳庭都點頭,心裡也不再擔心歐洲的局勢問題,而是象徵性的對身邊的孫可望交代道:
“歐洲的事情,你派人詢問一下齊王叔的態度。”
“是!”孫可望的軍事也不太行,畢竟他這輩子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了,沒有磨鍊的機會,反倒是讓他對戰爭沒那麼大癮了,
這對大明來說,也倒算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